來源:網絡來源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20-02-22 22:18:28
“我們稍微抓緊點,最多只能一個鐘頭”——這是邱海波坐下來后對記者說的第一句話。
邱海波,全國著名重癥醫學專家、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副院長。1月20日他臨危受命,奔赴湖北武漢,作為國家衛健委醫療救治專家組重要成員參與抗疫戰斗,擔負武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重癥患者的救治、指導等多項工作。至今,他已在武漢整整戰斗了一個月。
時間就是生命!對邱海波這樣的“國字頭”重癥醫學專家而言,與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每一分每一秒都關系著更多生命的安危,關系著疫情防控的大局。也因此,原先約定的采訪地點是50公里外的武漢市漢陽區,又被臨時改成了江夏區。原因很簡單,當時他恰巧在附近的重癥醫院巡查。
武漢戰疫打到“最吃勁”的關鍵節點。越是危急越擔當,越是艱險越向前,能真正做到“匡時濟世”方是“醫之大者”——邱海波,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
“最前線”上沖在先——
“醫生醫生,就應該是臨床醫生”
身為我國第一位重癥醫學博士,邱海波教授帶領的中大醫院重癥醫學科已成為華東地區規模最大的綜合性ICU,是江蘇省乃至全國的重癥患者救治中心。所謂重癥醫學,就是“鬼門關”前最后的“救命場”。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湖北,尤其是重癥、危重癥患者集中的武漢,再一次成為邱海波的“主戰場”。
“每天都查房,觀察重癥和危重患者的治療反應。今天上午看了兩個醫院病區的60個病人,其中遇到一例氣管插管脫出,緊急換了管。”邱海波言語中“輕描淡寫”,但稍有醫學常識的人都知道,給新冠肺炎重癥患者換呼吸插管,被傳染的風險有多大。從踏上武漢的第一天起,他每天輾轉金銀潭醫院、武漢市肺科醫院、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等重癥集中收治醫院的病房里,類似的情況遇到遠不止一次。
重癥收治醫院是“前線中的前線”。站上了“最前線”,邱海波還要沖在“最前面”。俯臥位通氣技術治療對多數危重癥病人有效,操作時要將插管患者翻身。這樣的“力氣活”,邱海波跟專家組親自上陣,一起動手。“ICU里幾乎所有的重癥病人都是‘盯’出來的,呼吸機和各種器械、用藥劑量一點一點調,不然人就沒了。”邱海波說。
遠程看病例分析數據也可以搞研究,為什么要冒著生命危險“上前線”?
“醫生醫生,就應該是臨床醫生。你不到床邊不看到病人,永遠不知道疾病的特點,不可能網上搜搜就能看好病!”邱海波說。一個實戰例證是,常規病人低氧時會嘴唇發紫,而現在新冠肺炎會導致心肌損害,病人的嘴唇沒有那么紫,但實際氧飽和度只有30%—80%,呼吸隨時會停。這種臨床新發現的“無癥狀”現象,現已被新命名為“沉默型低氧血病”。
把論文寫在ICU病床前,寫在戰“疫”最前線——這正是邱海波的學術精進之源。從2003年非典疫情到2005年四川省豬鏈球菌病疫情,從2008年汶川地震救治危重傷者到2009年甲型H1N1流感疫情,從2010年玉樹地震、2011年溫州動車事故、2013年H7N9禽流感疫情到2015年“812”天津特大火災爆炸事故……再到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防控阻擊戰,每一場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身為黨員的他,都是第一時間踏進“主戰場”,沖到“最前線”,多次擔任國家醫療隊救治專家組組長,為搶救重癥患者作出了重要貢獻。
“與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邱海波就是一名身懷絕技的勇士!”國家衛健委醫療救治專家組一位“專家戰友”對他如是評價。武漢市金銀潭醫院一位年輕醫護人員說,“看到邱教授這樣的大專家帶頭上了,大家心里也都不害怕了。”
越是艱險越向前,“醫之大者”邱海波!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