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來源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20-02-24 16:16:16
一名新冠肺炎治愈患者出院10天卻復檢出核酸陽性,21日成都通報的病例讓人神經緊繃。一些看似“特殊”的病例背后有何共性?
四種可能或導致“假陰性”
核酸陽性,是指檢測發現人體內某種病毒數量超過正常值。根據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六版)》,疑似病例如果“實時熒光RT-PCR檢測新型冠狀病毒核酸陽性”,即為確診病例。
檢索發現,疫情暴發以來不時出現“特殊”病例。除上述“成都特殊病例”以外,有村民在解除隔離5日后核酸陽性,有患者三次咽拭子檢測均為陰性,直到肺泡灌洗檢測才發現陽性。這些病例繞不開“陰”“陽”二字。
北京某呼吸內科專家在對中新社記者分析“成都特殊病例”時說,患者出院前的核酸檢測為“假陰性”,或是采樣操作技術所致,或是試劑盒質量和靈敏性所致,或是標本數量不足所致。
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副所長黃波進一步概括導致“假陰性”的四種可能,分別是:咽拭子所取口鼻腔分泌物或痰液只針對某個特定時間點或某個特定部位,可能未檢測到病毒;咽拭子病毒量太少,可能未達到核酸檢測靈敏度;采樣人員的操作可能不規范或有誤;檢測試劑盒質量可能不達標。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感染性疾病中心副主任雷學忠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稱,引發“成都特殊病例”的最大可能在于檢測標本差異。他說,隨著病情發展,病毒在下呼吸道標本內被檢測到的可能性更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六版)》修正出院標準,“把下呼吸道肺泡灌洗液的標本檢測作為出院標準”。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五版)》則明確稱:為提高核酸檢測陽性率,應當盡量采集病例發病早期的呼吸道標本,留取痰液,實施氣管插管時采集下呼吸道分泌物,標本采集后盡快送檢。
“上陰下陽”現象值得重視
浙江一名男子痰咽拭子核酸陰性,但糞便核酸陽性。無獨有偶,重慶也出現多起“咽拭子檢測陰性,肛拭子檢測陽性”的病例。
“應重視這些現象。”北京某呼吸內科專家說,科研人員已從新冠肺炎患者糞便中分離出活的新冠病毒,提示病毒有糞口傳播和糞呼吸傳播的可能性。當然,即使出現“上陰下陽”的情況也不奇怪,因為一般病毒都是“先在呼吸道內消失,再在腸道內消失”。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