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整理 2020-02-27 14:05:52
初二一年的知識量要超過整個小學六年的二倍。這時,不努力是絕對學不好的。由于學生剛進入初二,心理發展不成熟,對自己的認識不足,困難面前,找不出或不想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采取自我安慰,自我放棄。又由于學習的長期性,需要學生堅持不懈地學習,但部分學生缺乏起碼的意志和毅力,怕吃點苦,怕受點累,就產生應付的心態,造成學習不扎實,分化下來就是必然的了。
策略:
如何培養孩子刻苦、勤奮的優良品格?
首先,家長要正確認識“會玩才會學習”、“快樂學習”。我認為應這樣認識:“會學習才會玩”,“學習快樂”。其實,只有會學習的孩子才會有真正的、長久的快樂。其次,要培養孩子的忍耐力!“勤奮”里面包含的內容太多。首先是要有主觀愿望,有一個自己去努力的目標,其次是控制力和忍耐力。把主觀的愿望,和控制力,和忍耐力融合為一體,就成為一個人的意志力。所以“勤奮”總是和意志力在一塊兒。對于剛進初二的孩子,意志力是培養的目標。第三,教育學生,不要迷信天才,要相信勤奮。若想成就一番大事業,不勤奮學習是不可能的。明白要成才非學不成。任何的機遇都是勤奮勞動獲得的,只有拼奮斗,才是通往成才的橋梁。
學習習慣上的原因
現在初中學生學習成績好壞主要不是取決于智力因素(智商),而主要取決于非智力因素(情商)。非智力因素即品德、意志、毅力、興趣、體力,還有習慣等因素。良好的學習習慣對每個人的學習終身受益,也是學習好壞的重要因素。學習習慣的養成主要取決于非智力因素。然而,小學生、初一學生中,一部分學生貪玩好耍成性,不思進取,學習習慣非常糟糕。造成的原因,是家長總希望孩子能快樂地學習,怕他吃苦,怕他受累;是家長和老師督促、教育不夠。
策略:
培養孩子細致、扎實、嚴謹、高效的學習習慣。指導并嚴格督促孩子全面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越是聰明的學生,越要注意學習的計劃性,思維的邏輯性,書寫的條理性。培養他們經常反思的習慣。對聰明但容易驕傲、貪玩好耍的學生,尤其不要過多的夸獎,應讓他感覺到刻苦學習,取得好的成績是自己的本分,本就應該這樣。
青春期帶來的煩惱
初二學生一般剛進入青春期,心理起伏較大,體驗深刻。特別是女生,比較關注自己生理的變化,造成學習不專心。有的學生把遺精、痛經等正常的生理發育現象視為疾病,造成嚴重的心理負擔。有的學生開始對異性特別關注,注重穿著打扮,與異性交往過密,出現分心。
策略:
加強青春期教育和引導,使學生正確對待自己生理上的變化,坦然地迎接挑戰。盡管學校對學生進行了青春期教育和引導,但來自家庭、來自親人的教育是不可替代的。父母要及時地以適當的方式,對孩子進行生理知識、性心理方面的正確引導和教育。對出現青春期生理不適的學生,要及時到醫院就診。從而解除孩子心里的包袱,專心學習。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