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整理 2020-03-02 17:26:01
2.弄清順序
事物的特征和本質是通過合理的順序層次表現出來的。說明文都是由說明對象本身的特點出發來安排說明順序的,所以不同的說明對象運用的說明順序也不同。閱讀說明文,要懂得說明順序的一般規律。說明順序大體有三種:
(1)空間順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間存在形式,或從外到內,或從上到下,或從前到后,依次進行說明。這種說明順序,一般用于說明相對靜止的事物和內部構造比較復雜的事物。如園林、建筑物、工藝品等。如《故宮博物院》用空間順序介紹故宮博物院的構造。
(2)時間順序。即以時間先后作為說明順序。這種說明順序一般用于說明事物的發展變化。如《從甲骨文到縮微圖書》寫書籍由古到今的發展變化。
(3)邏輯順序,也稱事理順序。即按照事物的內部聯系或人們認識事物的過程來安排說明順序。邏輯順序通常包括下面幾種情況:
①從整體到局部,如《中國石拱橋》中介紹趙州橋的特點時,就是從整體到局部地先介紹全橋,再介紹大拱、拱圈,橋上的石欄、石板。
②從原因到結果,如《向沙漠進軍》先說明沙漠對人類的嚴重危害,揭示為什么要向沙漠進軍,再說明怎樣向沙漠進軍,結果如何。
③從特點到用途,如《向沙漠進軍》中說明如何利用沙漠時,就先介紹沙漠日光照射告別強烈和日照時間特別長的特點,然后針對這些特點來說明其用途的。
④從主要到次要,如《蘇州園林》中在具體說明蘇州園林的特征時,就按亭臺軒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樹木的映襯—近景遠景的層次由主到次地進行說明。
⑤從概括到具體,如《統籌方法》先概括說明什么是統籌方法及應用范圍,再以泡茶為例,具體說明統籌方法的應用及價值。
⑥從現象到本質,如《死海不死》先描述死海浮力大、淹不死人的表面特征,再列舉海水中各種礦物質的含量來說明死海“咸度很高”的本質特征。
3.掌握說明方法
常見的說明方法有:下定義、分類別、舉例子、打比方、引資料、列數字、作比較、作詮釋、畫圖表、摹狀貌等。主要掌握如下六種:
(1)下定義。就是用簡明扼要的語言對事物的本質特征或概念作規定性的說明。下定義的說明方法能夠起到準確簡明地說明事物的本質特征的作用。
(2)分類別。是根據形狀、性質、功能、成因等方面,把事物或事理按照一定標準分成若干類別,然后逐一加以說明的方法。分類別的說明方法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說明事物或事理,能夠使說明更有條理、更加清楚。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