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整理 2020-03-11 16:50:56
2.不結盟運動、歐共體和日本對兩極格局的沖擊的比較
(1)性質不同
西歐國家和日本都是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他們與美國在政治制度、生產方式、意識形態、文化傳統等領域有高度的一致性,雖然反對美國控制,但主要是一種經濟上的競爭和外交上的爭奪,中間隨時會有妥協。反對蘇聯也主要是出于意識形態上的沖突。而第三世界國家歷史上受過殖民壓迫,他們的斗爭是反對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和霸權主義,是反對舊的不平等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斗爭是堅決徹底的。
(2)宗旨不同
西歐與日本是為了取得與美國平起平坐的地位,建立戰略伙伴關系,并為此參加北約組織,進行“冷戰”。不結盟運動從一開始就確立了獨立、自主、不結盟、非集團的基本原則和宗旨,主張以和平共處代替“冷戰”,反對加入任何軍事集團。
(3)形式不同
從對霸權主義的沖擊過程來看,西歐與日本是從經濟上競爭到外交上的斗爭,不結盟運動是從政治上的斗爭到經濟上的斗爭。
3.對世界多極化趨勢的理解
(1)多極化趨勢出現根源:經濟決定政治,世界格局多極化趨勢出現的根源在于世界經濟力量結構的多極化,即經濟發展的區域集團化是世界政治格局多極化的根源。
(2)世界多極化中的任何一“極”,或者具有強大的經濟實力,或者具巨大的政治影響力,而兩者通常是相輔相成的,構成綜合國力的兩大方面。因而,對多極化可以從經濟上實力增強和政治上國際影響力提高兩個方面去理解。
(3)“多極化”在當今還只是一種趨勢,沒有形成真正的世界格局,因為世界格局是一種相對穩定的國際關系結構,一種世界格局是世界各種力量經過不斷消長變化和重新分化組合,構成的一種相對穩定的均勢。
(4)多極化趨勢出現與加強,實質是國際關系的民主化,符合世界發展的客觀規律,是時代進步的要求,有利于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承認世界多極化趨勢發展的多樣性與統一性,等于承認了國際關系民主化的潮流,這是世界格局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向。
4. 國際格局的變化對大國關系的影響
(1)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至20世紀50年代中期:兩極格局的形成使英、法、德、日等國受到美國的控制,而中國則與蘇聯建立了友好同盟關系。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