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整理 2020-03-13 22:11:43
唐宋
千載難逢 雙管齊下 精忠報國 東窗事發
胸有成竹 大材小用 開卷有益 不堪回首
名落孫山 熟能生巧 哄堂大笑
20個成語故事
1.一鳴驚人
【解析】比喻一個平時默默無聞的人突然做出驚人的成績。
春秋時,楚莊王當國君的前三年,只知享樂,不管國事。申無畏出了個謎語讓他猜:“有只大鳥,三年不飛也不叫,這是什么鳥?”楚莊王笑著說:“這只鳥,要么不飛不鳴,要飛就直沖云霄,一叫就讓人震驚。”從此,他勵精圖治,成為霸主。
2.風吹草動
【解析】比喻一點點動靜或輕微的動蕩。
春秋時,楚國的伍子胥被楚平王追殺,他逃到昭關。由于楚軍在關口盤查很嚴,他出不了關。因為著急和憂愁,一夜之間他的須發全都變白了。憑著相貌短時間內的巨大變化,他混出了昭關。逃亡的路上,他經常在蘆葦和草叢里穿行,由于精神高度緊張,稍有風吹草動,他就趕緊躲起來。
3.退避三舍
【解析】比喻退讓和回避,以免引起沖突。
春秋時,晉國內亂。公子重耳逃到楚國,楚成王待他很好。當問及如何報答時,重耳說:“如我當上國君,要是兩國交兵,我就退兵九十里以謝恩。”后來,重耳成了晉國國君,稱晉文公。不久,楚晉兩國發生了戰爭,重耳履行了自己的承諾。
4.臥薪嘗膽
【解析】形容人刻苦自勵,發奮圖強。
春秋時,越國被吳國打敗,越王勾踐被俘虜。勾踐被扣押了三年,他遭受了常人難以忍受的屈辱。被釋放回國后,他發誓要報仇血恨。為激勵斗志,他睡在柴草上,還在旁邊掛了一個苦膽,每天都要嘗一嘗膽的苦味。經過長期準備,越國終于打敗了吳國。
5.完璧歸趙
【解析】比喻將物品完好地歸還原主。
戰國時,秦王說要用十五座城池來換趙王的寶玉“和氏璧”。趙王派藺相如帶著和氏璧去秦國。秦王看到玉后,只字不提城池的事。藺相如捧著玉說:“大王如不用城池來換,我就和玉一起撞個粉碎。”秦王只好放藺相如帶著完好的和氏璧回到趙國。
6.事半功倍
【解析】比喻費力小,收效大。與“事倍功半”意思相反。
戰國中期,戰亂頻頻,民不聊生。孟子對學生說:“當年周文王施行仁政,僅以方圓一百里為基礎,步步為營,就打敗了商紂王,拯救了百姓。如果像齊國這樣的大國,也能這樣做,只要付出一半的代價,就能結束戰亂統一全國。”
7.負荊請罪
【解析】比喻向人認錯賠罪。
戰國時期,趙國的藺相如智勇雙全,擊敗了秦國的陰謀,維護了祖國的尊嚴,被任命為上卿,老將軍廉頗不服氣,揚言要當眾羞辱他。藺相如知道后,盡量躲避。他說:“秦國不敢來犯,就是因為我們文臣武將團結一心,為了國家,不必計較個人恩怨。”廉頗聽說后,很慚愧,背著荊條,去向藺相如認錯。
8.甘拜下風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