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整理 2020-03-15 22:32:29
佐拉說:“人生――只有兩分半鐘的時間,一分鐘微笑、一分鐘嘆息、半分鐘的愛……”在我看來,在我陶醉于欣賞母親的梳妝中,那一分鐘的微笑不是勉強,那一分鐘的嘆息之后不再是嘆息,而是愛的傳遞,母親將她對生命的愛,對生活的愛,對親人的愛融于平日的點滴中,我忘情于其中了…… (《陶醉》)
7抒情議論
其實寧靜就是那么簡單,一個淺淺的微笑,一句貼心的話語,一顆能包含一切的心靈,足以使一張緊繃的臉松弛開來,讓笑容在人們臉上輕輕地綻開,那笑容就如徜徉在天邊的云朵,輕輕地點綴著那片蔚藍的天,清新而自然,(《從天空想到的》)
春光似海,青春如花。青春是美麗的,美麗的青春在于奮斗,在于拼搏。愿天下的人們都能讓自己的青春綻放出花一樣的馨香!(《花樣年華》)
8景物烘托,情景合一
風停了,暴雨也結束了,太陽重新露出了笑容,兩代人的那扇玻璃也被那片殘陽熔化了。太陽在遠處逐漸隱去,消失在一片晚霞中,兩者混為一體,沒有距離。此刻,一縷陽光從外面射進病房,我感到自已真像一棵受傷的小樹沐浴著它。呵,成長的路上,雖然風云莫測,但是陽光畢竟很好!我想。(《在陽光下成長》)
9重說復點
《冬的個性》,主體部分出現“我愛冬。冬,是圣潔的象征”、“我愛冬。冬,是一位可敬的嚴師”、“我愛冬。冬,是孕育春天的搖籃”等段首句。結句又一次作點擊:“我愛冬。我愛冬的圣潔、嚴厲和無私,我愛她那獨有的個性!”
10由敘生情
某地中考作文題是“當我面對征服的時候”,一考生運用寓言形式,用第一人稱“我”代替英勇不屈的小螞蟻,敘寫“我”對“可惡的小男孩”種種置“我”于死地的暴行作頑強抗爭的過程,作者的愛憎態度暗伏其間。至結尾,蘊蓄的感情終于爆發:“那個小家伙,他愚蠢地以為能征服我這個渺小螞蟻,他卻不知道,對自由的渴望和對生命的希求是無法用暴力熄滅的火焰!”。
11由此及彼
言在此而意在彼,這是立意的拓展、升華。一考生在以“改變”為話題的寫作中擬題《耳朵“挑食”》,運用比擬法寫耳朵“吃軟不吃硬”、“吃麻不吃辣”、“吃肥不吃瘦”等三大變化,然后這樣結尾:“如果耳朵變得更加會‘挑食’,恐怕真話要銷聲匿跡了!”
12逆轉或意外法
關鍵要出人意料,急轉直下。作文《感激》,有位考生寫了患絕癥的舅舅與舅媽之間動人的生活故事,插敘中曾出現舅舅患病前舅媽說過的一段調侃話:“你舅舅就知道貧嘴,一個空話匣子,從沒見他寫個只言片語,老了連一封可以翻看的情書也沒有。”結尾處寫到舅舅終于溘然長逝,作者沒有就此打住,而是出人意料地“點”出以下內容:“舅舅死后第三天晨報上,我們看見了舅舅的‘情書’,登在‘征婚啟事’欄里,用醒目的黑體字:‘吾妻,32歲,我以與她生活過5年的經歷作證,她是最好的伙伴,是本人此生遇到的至寶,本想一生一世悉心珍藏,無奈天不遂人意,我將先她而去,誰能替我好好珍惜,我在天堂將感激不盡!’舅媽捧著這封情書,淚水直流。”
13回應文題
《與詩人同行》文章選擇了陶淵明、李白、蘇軾三位詩人的詩歌及生平故事作為自己的寫作素材,從而展示了自己課外閱讀成果,突出了“課外閱讀收獲多”的主題。三個片段寫得很充分,所以結尾不必贅述。于是用呼告手法喊出:“詩人啊!我愿與你同行!”。
14留有空白
《香茗》,通過品茶及聽對門父女倆的對話來表達“弱者總給自己找借口”這一主題。文章結尾寫道:“對門的談話,讓我思緒萬千。我又呷了一口綠茶,確實很苦,但很快我就品嘗到一股源自心底的清香,使我十分坦蕩舒心。我忽然想起什么,轉身從冰箱里拿出一瓶綠茶,向對門走去……”
15巧用后記
可以摘引詩文,可以引發議論,也可以抒寫感想;有強化表達,深化主旨的作用。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