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整理 2020-03-20 16:48:00
⑽《范愛農》描述了范愛農在革命前不滿舊社會、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備受打擊迫害的遭遇,表現了對舊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對這位正直倔強的愛國者的同情和悼念。
人物介紹
阿長出自《阿長與山海經》
阿長是魯迅兒時的保姆,她睡相不好、喜歡切切察察,而且還踩踏死魯迅喜愛的隱鼠,這些都使魯迅對她感到厭煩,但是當她真誠善良的一面表現出來時,如送給魯迅心心念念的《山海經》,魯迅不禁心生敬意和感激。阿長是封建社會下一個典型的農村勞動婦女,她粗壯耐勞,真誠善良。
父親出自《五猖會》
在《五猖會》中,魯迅塑造的“父親”形象似乎不近人情,與現實有些出入,主要是為表達主題而設置。父親利用孩子愛玩的天性強迫孩子背書,使孩子深受打擊,留下心理陰影,從而揭示了封建家長制對于兒童天性的壓制和摧殘。
藤野先生出自《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是魯迅留學日本期間極為尊敬的一位良師。他不修邊幅,但治學嚴謹。他正直熱忱,熱心地關注魯迅的學習,與當時日本學生對中國留學生的鄙視態度形成鮮明的對比。這些高尚的品質一直激勵著魯迅勇往直前。
范愛農出自《范愛農》
范愛農是當時社會充滿愛國情懷的一群小知識分子的形象代表,他們的命運起伏與時代的發展緊密相連,經歷了對黑暗的不滿、對革命的期待以及對革命的失望的心路歷程,社會的迫害、生活的窘迫又將他們逼入絕境。
相關練習
一、填空題
1、《朝花夕拾》是魯迅唯一一本(散文)集。全書十篇文章,是魯迅回憶童年、少年和青年時期不同生活經歷與體驗的文字。我們學過其中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阿長與《山海經》)、(藤野先生)等。
2、《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是魯迅的回憶性散文集,請簡介一下其中的一篇(課內學過的除外)的主要內容:
(《二十四孝圖》主要內容:童年時代的我和我的伙伴實在沒有什么好畫冊可看。我擁有的最早一本畫圖本子只是《二十四孝圖》。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發生反感的,是“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兩件事。)。
3、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是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4、作者在《瑣記》中提到喜歡看的一本書是(《天演論》)。
5、《五猖會》中,父親讓我背 (《鑒略》),讓我感到痛苦。
6、“賽神會”中“我”和許多人喜歡看(活無常)。
7、《五猖會》記述了作者兒時盼望觀看(迎神賽會)的急切興奮的心情,揭露了封建教育對兒童天性的壓制。
8、魯迅在(《藤野先生》)深切表達了對日本沒有民族偏見的正直熱誠的先生的懷念。
9、在《瑣記》一文中魯迅先生曾描述了(新學堂與舊學堂)的區別。
10、魯迅小時候最喜歡在(百草園)玩耍。
11、《藤野先生》記敘了作者在日本留學時的學習生活,記敘了與藤野先生相識、相處、分別的幾個片段,并說明了在仙臺醫專時(棄醫從文)這一重要的人生轉折。
12、“好。那么,走罷!”而去“尋別一類人們去”一語出自魯迅的(《瑣記》)篇。
13、魯迅在《瑣記》一文中,用了(烏煙瘴氣)一詞來譏諷洋務派的辦學。
14、《朝花夕拾》中引用《長恨歌》中的詩句是(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15、《狗?貓?鼠》中作者小時候床頭貼的兩張花紙是(《八戒招贅》)、(《老鼠成親》)。
16、魯迅看見小學生歡天喜地的看(《兒童世界》)而感到中國兒童的可憐。
17、《朝花夕拾》中出現的六個主要人物,有質樸善良、愚昧麻木又勤勞的保姆(長媽媽),治學嚴謹、平等待人、和藹可親又沒有民族歧視的恩師(藤野先生)、一位覺醒的知識分子正直、倔強與懦弱的朋友(范愛農)、嚴厲、慈愛的(周伯宜)和自私、陰險的鄰居(衍太太)及方正、質樸、博學、嚴而不厲作者兒時的私塾老師(壽鏡吾)。
18、在《藤野先生》一文中,作者“棄醫從文”的原因是(觀影事件)和(匿名信事件)。表達了他(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
二、選擇題
1、“無常”這個“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受到民眾的喜愛,主要原因是:(D)
A、形象好看
B、活潑詼諧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