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wǎng)絡(luò)資源 作者:中考網(wǎng)整理 2020-04-15 18:49:01
33、各不相謀
【解釋】:謀:商量,計(jì)義。各自按照自己的意思辦事,不互相商量。
【出自】:《論語·衛(wèi)靈公》:“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
34、恭而有禮
【解釋】:恭:恭敬;禮:禮節(jié)。恭敬又有禮節(jié)。
【出自】:《論語·顏淵》:“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
3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解釋】:器:工具。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鋒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準(zhǔn)備工作非常重要。
【出自】:《論語·魏靈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36、攻乎異端
【解釋】:指鉆研和實(shí)行儒家以外的主張,也指斥責(zé)異端。
【出處】《論語·為政》:“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已。’”
37、過猶不及
【解釋】:過:過分;猶:象;不及:達(dá)不到。事情做得過頭,就跟做得不夠一樣,都是不合適的。
【出自】:《論語·先進(jìn)》:“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
38、怪力亂神
【解釋】:指關(guān)于怪異、勇力、叛亂、鬼神之事。
【出自】:《論語·述而》:“子不語怪、力、亂、神。”
39、后生可畏
【解釋】:后生:年輕人,后輩;畏:敬畏。年輕人是可敬畏的。形容青年人能超過前輩。
【出自】:《論語·子罕》:“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40、患得患失
【解釋】:患:憂患,擔(dān)心。擔(dān)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擔(dān)心失掉。形容對個(gè)人得失看得很重。
【出自】:《論語·陽貨》:“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茍患失之,無所不至矣!”
41、誨人不倦
【解釋】:誨:教導(dǎo)。教導(dǎo)人特別耐心,從不厭倦。
【出自】:《論語·述而》:“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42、惠而不費(fèi)
【解釋】:惠:給人好處;費(fèi):耗費(fèi)。給人好處,自己卻無所損失。
【出自】:《論語·堯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fèi)乎?”
43、見義勇為
【解釋】:看到正義的事,就勇敢地去做。
【出自】:《論語·為政》:“見義不為,無勇也。”
4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解釋】:欲:希望;勿:不要;施:施加。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給別人。
【出自】:《論語·顏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
45、既往不咎
【解釋】:咎:責(zé)怪。原指已經(jīng)做完或做過的事,就不必再責(zé)怪了。現(xiàn)指對以往的過錯(cuò)不再責(zé)備。
【出自】:《論語·八佾》:“成事不說,逐事不諫,既往不咎。”
46、見賢思齊
【解釋】:賢:德才兼?zhèn)涞娜耍积R:相等。見到德才兼?zhèn)涞娜司拖脍s上他。
【出自】:《論語·里仁》:“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47、盡善盡美
【解釋】:極其完善,極其美好。指完美到?jīng)]有一點(diǎn)缺點(diǎn)。
【出自】:《論語·八佾》:“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 美矣,未盡善也。’”
48、敬而遠(yuǎn)之
【解釋】:表面上表示尊敬,實(shí)際上不愿接近。也用作不愿接近某人的諷刺話。
【出自】:《論語·雍也》:“務(wù)民之義,敬鬼神而遠(yuǎn)之。”
49、舉一反三
【解釋】:反:類推。比喻從一件事情類推而知道其他許多事情。
【出自】:《論語·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fù)也。”
50、侃侃訚訚(yín)
【解釋】:形容和悅而從容不迫地談話。
【出自】:語出《論語·鄉(xiāng)黨》:“朝,與下大夫言,侃侃如也;與上大夫言,訚訚如 也。”
51、空空如也
【解釋】:空空:誠懇,虛心。原形容誠懇、虛心的樣子。現(xiàn)形容一無所有。
【出自】:《論語·子罕》:“有鄙夫問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
52、理屈詞窮
【解釋】:屈:短,虧;窮:盡。由于理虧而無話可說。
【出自】:《論語·先進(jìn)》:“是故惡夫佞者”宋·朱熹集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 但理屈詞窮,而取辯于口以御人耳。”
53、樂山樂水
【解釋】:樂:喜愛,愛好。有人喜愛山,有人喜愛水。比喻各人的愛好不同。
【出自】:《論語·雍也》:“知者樂山,仁者樂水。”
54、樂以忘憂
【解釋】:由于快樂而忘記了憂愁。形容非常快樂。
【出自】:《論語·述而》:“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
55、樂在其中
【解釋】:喜歡做某事,并在其中獲得樂趣。
【出自】:《論語·述而》:“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56、良師益友
【解釋】:良,好;益,有幫助。使人得到教益和幫助的好老師和好朋友。
【出自】:《論語·述而》:“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瑩衿渖普叨鴱闹洳簧普叨闹?rdquo; 《論語·季氏》:“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57、苗而不秀
【解釋】:苗:指莊稼出苗;秀:莊稼吐穗開花。指莊稼出了苗而沒有抽穗。比喻人有好的資質(zhì),卻沒有成就。
【出自】:《論語·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實(shí)者有矣夫!”
58、敏而好學(xué)
【解釋】:敏:聰明;好:喜好。天資聰明而又好學(xué)。
【出自】:《論語·公冶長》:“子曰:‘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59、敏于事,慎于言
【解釋】:敏:奮勉,慎:小心。辦事勤勉,說話謹(jǐn)慎。
【出自】:《論語·學(xué)而》:“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60、鳴鼓而攻之
【解釋】:比喻宣布罪狀,遣責(zé)或聲討。
【出自】:《論語·先進(jìn)》:“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61、名正言順
【解釋】:名:名分,名義;順:合理、順當(dāng)。原指名分正當(dāng),說話合理。后多指做某事名義正當(dāng),道理也說得通。
【出自】:《論語·子路》“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利。”
62、內(nèi)省不疚
【解釋】:指自我反省,內(nèi)心并不感到慚愧不安,即沒有做有愧于心的事。
【出自】:《論語·顏淵》:“內(nèi)省不疚,夫何憂何懼?”
63、能近取譬
【解釋】:能就自身打比方。比喻能推己及人,替別人著想。
【出自】:《論語·雍也》:“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64、年富力強(qiáng)
【解釋】:年富:未來的年歲多。形容年紀(jì)輕,精力旺盛。
【出自】:《論語·子罕》:“后生可畏”宋·朱熹注:“孔子言后生年富力強(qiáng),足以積學(xué) 而有待,其勢可畏。
65、匹夫不可奪志
【解釋】:比喻即使對一個(gè)普通的人,也不能隨意改變他的志向,也指意志堅(jiān)定,不可動(dòng)搖。
【出自】:《論語》: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66、披發(fā)左衽(rèn)
【解釋】:左衽:衣襟向左掩。披頭散發(fā),衣襟左開,借指異族入侵為主。
【出自】:先秦·孔子《論語·憲問》:“微管仲,吾其被發(fā)左衽矣。”
67、輕裘肥馬
【解釋】:穿著輕暖的皮襖,騎著肥壯的好馬。形容生活闊綽。
【出自】:《論語·雍也》:“赤之造齊也,乘肥馬,衣輕裘。”
68、 人無遠(yuǎn)慮,必有近憂
【解釋】:慮:考慮;憂:憂愁。人沒有長遠(yuǎn)的考慮,一定會(huì)出現(xiàn)眼前的憂患。表示看事做事應(yīng)該有遠(yuǎn)大的眼光,周密的考慮。
【出自】:《論語·衛(wèi)靈公》:“子曰:‘人無遠(yuǎn)慮,必有近憂。’”
69、任重道遠(yuǎn)、死而后已
【解釋】:任:負(fù)擔(dān);道:路途。已:停止。擔(dān)子很重,路很遠(yuǎn),責(zé)任重大,經(jīng)歷長期的奮斗,死了以后才肯罷手。形容為完成一種責(zé)任而奮斗終身。
【出自】:《論語·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yuǎn)。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yuǎn)乎?”
70、三復(fù)斯言
【解釋】:三復(fù):多次反復(fù);斯言:這句話。反復(fù)朗讀并體會(huì)這句話。形容對它極為重視。
【出自】:《論語·先進(jìn)》:“南容三復(fù)《白圭》。”朱熹注:“《詩經(jīng)·大雅·抑》之篇曰:‘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南容一日三復(fù)此言。”
71、三十而立
【解釋】:指人在三十歲前后有所成就。
【出自】:《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
72、三月不知肉味
【解釋】:三個(gè)月之內(nèi)吃肉不覺得有味道。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記了其它事情。也借用來形容幾個(gè)月不吃肉。
【出自】:《論語·述而》:“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
73、殺身成仁
【解釋】:成:成全;仁:仁愛,儒家道德的最高標(biāo)準(zhǔn)。指為正義而犧牲生命。后泛指為了維護(hù)正義事業(yè)而舍棄自己的生命。
【出自】:《論語·衛(wèi)靈公》:“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74、色厲內(nèi)荏
【解釋】:色:神色,樣子;厲:兇猛;荏:軟弱。外表強(qiáng)硬,內(nèi)心虛弱。
【出自】:《論語·陽貨》:“色厲而內(nèi)荏,譬諸小人,其穿窬之盜也與。”
75、善賈而沽
【解釋】:賈:通“價(jià)”。善賈:好價(jià)錢;沽:出賣。等好價(jià)錢賣出。比喻懷才不遇,等有的賞識的人再出來做事。也比喻有了肥缺,才肯任職。
【出自】:《論語·子罕》:“有美玉于斯,韞櫝而藏諸,求善賈(價(jià))而沽諸?”
歡迎使用手機(jī)、平板等移動(dòng)設(shè)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diǎn)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