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助詞,用于句首,表示發端。)君子之行,靜(摒除雜念與干擾,寧靜專一。)以(連詞,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內心恬淡,不慕名利。)無以(沒有什么可以拿來,沒辦法。)明志(明確志向。明,明確、堅定。),非寧靜無以致遠(達到遠大目標。致,達到。)。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增長才干。),非志無以成學。淫慢(放縱懈怠。淫,放縱。慢,懈怠。)則不能勵精(振奮精神。勵,振奮。),險躁(輕薄浮躁。險,輕薄。)則不能治性(修養性情。治,修養。)。年與時馳(年紀隨同時光而迅速逝去。馳,疾行,指迅速逝去。),意與日去(意志隨同歲月而消失。),遂成枯落(凋落、衰殘,比喻人年老志衰,沒有用處。),多不接世(大多對社會沒有任何貢獻。),悲守窮廬(窮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將復何及(又怎么來得及。)!
一、 劃分節奏(4分)
1、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2、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二、解釋(24分)
1、靜 2、淡泊 3、致遠 4、險躁
5、治性 6、廣才 7、將復何及 8、勵精
9、無以 10、明志 11、誡 12、書
三、填空(4分)
《誡子書》選自 ,作者是 字 他是三國時蜀國的政治家 家。
四、1、本文作者就 和 兩個方面進行了論述。從這幾個方面又是怎樣展開論述的?(6分)
2、這是一篇充滿力量的書:“靜以修身”“非寧靜無以致遠”是 的力量;“儉以養德”是 的力量;“非淡泊無以明志”有 的力量;誡子書只有 字, 傳遞出的信息,比起長篇大論,戒子的效果必然要好得多,這就是簡約的力量。(4分)
3、作者寫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6分)4、文中有兩句話常被人們用作“志當存高遠”的座右銘,請寫出這兩句話。(4分)
5、用橫線畫出文中提到“志”的語句,聯系上下文,說說你對文中“志”與“學”的關系是如何理解的。(8分)
6、請寫出你讀過課文后感悟。(6分)
7、請寫出一句贊美諸葛亮的詩句和一條諸葛亮用過的計謀。(4分)
答案
一、1、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2、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二、解釋(24分)
1、靜:摒除雜念和干擾,寧靜專一。
2、淡泊:內心恬淡,不慕名利。
3、致遠:達到遠大目標。致:達到。
4、險躁:輕薄浮躁。
5、治性:修養性情。治:修養
6、廣才 :增長才干。
7、將復何及:又怎么來得及。
8、勵精:振奮精神。
9、無以:沒有什么可以拿來。沒辦法。
10、明志:明確志向。明:明確、堅定。
11、誡:告誡、勸勉。
12、書:書信。
三、 《諸葛亮》 諸葛亮 孔明 軍事四
四、1、學習 和 做人
無論做人還是學習,作者強調的是一個“靜”字:修身需要安靜,學習需要靜,獲得成就也取決于“躁”字,把“靜”與“躁”字加以對比,增強了論述效果。
2 寧靜 節儉 超脫 86
3、告誡兒子修身養性,生活節儉,以此來培養自己的品德。4、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5、文章很重視“志”的作用,一方面要靠淡泊、寧靜以“明志”,也就時時將“志”放在眼前,不斷磨礪;一方面強調無“志”則不足以“成學”,沒有志向,則學無目標,必然學習龐雜,不能專一。
6、例:學習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讀書時要沉靜,將身心全放在所讀材料上,才能有所感悟,有所理解。
7、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蜀相(杜甫)
三顧茅廬、 草船借箭、七擒孟獲、空城計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