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來源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20-09-23 14:54:29
4.語言特點常用術語
(1)濃墨重彩:描寫詳盡、細膩。
(2)惟妙惟肖:描寫逼真,多指人或動物。
(3)體物人微:描寫細致人微、刻畫細致生動。
(4)行云流水:語言自然流暢。
(5)言近旨遠:語言淺近易懂,主旨深遠。
(6)言簡意豐:語言簡潔,內容豐富。
(7)意在言外:言在此而意在彼,言有盡而意無窮。
(8)含蓄蘊藉:語意含而不露,耐人尋味。
(9)整散結合:既勻稱整齊,又錯綜變化。
此外,還有清新、平淡、淡雅、華麗、明快、含蓄、蘊藉、委婉、含而不露、簡筆勾勒、詩情畫意、富有哲理、情韻悠長、耐人咀嚼、引人回味等。
5.常見修辭方法及其作用
(1)比喻:①化無形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體;②使深奧的、抽象的事理變得淺顯易懂;③化平淡為生動、形象;④重要的審美作用,使人產生美感。
(2)排比:①能增加文章氣勢.增加感染力、說服力;②排比句結構整齊勻稱,音律鏗鏘,使語言具有節(jié)奏感和音樂美;③在議論、說明文中,可以使觀點闡發(fā)得更嚴密、更透徹.使條理更清楚;④可以抒發(fā)強烈的感情,增強文章的氣勢或感染力。
(3)借代:①突出特征,強調重點,使語言形象生動;②詞語錯綜變化,不重復死板,使語言新鮮活潑;③使語言含蓄有味;④充分表達作者思想感情,愛憎分明,從而感染讀者。
(4)對偶:①形式整齊,音韻和諧,朗朗上口;②借用特殊的形式把相對的兩部分內容更凝練、更集中地表現出來,以突出事物的矛盾和有機聯系;③在具體作品中,對偶句往往以整齊的句式與其他句式結合,使語言參差錯落,生動活潑。
(5)夸張:①突出事物的某個特征,或者揭示事物的本質,給讀者留下鮮明、深刻的印象;②表達作者強烈的感情,用以諷刺,或歌頌,以達到感染讀者的目的;③可引起讀者的聯想、深思和共鳴。
(6)比擬(生動形象):①運用比擬,能托物言志;②寓情于物,表達作者強烈的愛憎感情;③增強諷刺幽默.增強文章的現力;④把無形的抽象的事物描寫得有聲有色,可見可聞;⑤使敘述生動形象;⑥制造氣氛,借以傳情達意。
(7)設問(吸引讀者):①引人注意,發(fā)人深思.,強調觀點,加深印象;②承上啟下,過渡銜接;③波瀾起伏,避免呆滯;④提掣全篇,帶動全文;⑤用于篇末,余音不絕。
(8)反問:①加強語氣以利論辯;②加強語氣抒發(fā)強烈的感情;③引起思考以求共鳴。
6.句段作用
(1)開頭段的一般作用:①總領全文;②呼應前文;③引出下文;④承上啟下。
(2)結尾段的一般作用:①感情升華;②主題深化;③言有盡而意無窮。
7.人稱運用的作用
(1)第一人稱:顯得親切、自然、真實.適合心理描寫。
(2)第二人稱:親切自然,便于情感交流、進行抒情.還可以用于把事物擬人化。
(3)第三人稱: 顯得客觀冷靜,不受時空限制,便于敘事議論。
8.景物描寫的作用
(1)交代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揭示作品的時代背景。
(2)誼染氣氛,烘托人物心情。
(3)展示人物性格。
(4)推動情節(jié)的發(fā)展。
(5)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二)讀懂散文方法歸類
一、理清文章思路
1.找出文章的線索
(1)明確線索的類型:①以核心人物為線索;②以核心事物為線索;③以核心事件為線索;④以時間為線索;⑤以地點為線索;⑥以作者的感情變化為線索。
(2)尋找線索的方法:①看本質,即掌握線索的概念,辨析出確實符合“線索”本質的特點者;②看標題,很多文童的題目就是文章的線索,有的標題則包含線索的因素;③看反復,文章中反復出現的人、事、物以及表現人物情感和時空的重點詞或重點句;④看抒情議論句,記敘文中的抒情議論句多為畫龍點睛的重要語句,往往隱含著線索;⑤看段落間的內部聯系。
需要注意的是,有的記敘文不止一條線索,而是靈活地、巧妙地運用多條線索。如明線和暗線相互交織,主線和副線相互交織。
2.劃分段落層次
(1)按時間劃分(找表示時間的短語);
(2)按地方劃分(找表示地點的短語);
(3)按事情發(fā)展過程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