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21-09-10 10:54:14
非金屬性是元素化學術語的一種,非金屬性常表示獲得電子的傾向。元素的非金屬性包括很多方面:元素的原子得電子的能力,氫化物的穩定性,最高價氧化物水化物酸性強弱等。來看看有關非金屬性的具體介紹吧!
判斷方法
決定因素
兩元素非金屬性強弱實際上只由兩元素形成二元化合物時二者的化合價決定。
其他常見非金屬性的比較規律
(注意,這些規則有些比較片面,實際上存在反例,并非可靠判據):
1、由元素原子的氧化性判斷:一般情況下,氧化性越強,對應非金屬性越強。(例如:氮原子氧化性弱于氯原子)
2、由單質和水生成酸的反應程度判斷:反應越劇烈,非金屬性越強。
3、由對應氫化物的穩定性判斷:氫化物越穩定,非金屬性越強。(反例:甲烷比氨穩定)
4、由和氫氣化合的難易程度判斷:化合越容易,非金屬性越強。
5、由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來判斷:酸性越強,非金屬性越強。(反例:硝酸的酸性弱于硫酸和高氯酸,硒酸的酸性強于硫酸)
值得注意的是:氟元素沒有正價態,氧無最高正價,硝酸則因分子內氫鍵導致酸性較弱,所以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最強的是高氯酸,而不是非金屬性高于氯的氮氧氟。
6、由對應陰離子的還原性判斷:還原性越強,對應非金屬性越弱。(反例:硫離子還原性強于砹離子,氫氧根還原性強于氯離子)
7、由置換反應判斷:強置弱。(反例:氯氣可以從水中置換出氧氣(本反應熱力學可行,動力學上則因為中間產物次氯酸分解較慢導致反應速率較慢,光照則可以加速該反應),從氨氣中置換出氮氣,但氯的非金屬性弱于氧氮)此外,若依據置換反應來說明元素的非金屬性強弱,則非金屬單質應做氧化劑,非金屬單質做還原劑的置換反應不能作為比較非金屬性強弱的依據。
8、按元素周期律,同周期元素由左到右,隨核電荷數的增加,非金屬性增強;同主族元素由上到下,隨電子層數的增加,非金屬性減弱。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