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21-09-20 20:03:19
馬鈴薯又名土豆、洋芋、山藥蛋等。屬茄科,多年生草本,但做一年生或一年兩季栽培。地下塊莖呈圓、卵、橢圓等形狀,有芽眼;地上莖呈三角形,有毛;奇數羽狀復葉,傘房花序頂生,花白、紅或紫色;種子扁園形黃色,多用塊莖繁殖。塊莖可供食用,是重要的糧食、蔬菜兼用作物,因其營養豐富有“地下蘋果”之稱,是世界五大糧食作物之一(五大糧食作物系指稻、麥、玉米、高粱、馬鈴薯)。在歐美許多國家作為糧食作物廣泛栽培。此物原產于南美洲的秘魯安第斯山區和智利沿海地區。十五世紀初期傳入歐洲,以后迅速傳到世界各地。傳入我國時間大約是十六世紀中期。
馬鈴薯含熱量較低,每百克為九十卡路里,而同量的大米或面粉則達到三百五十卡路里。它所含的碳水化合物及易同化于血液,能耐饑而不傷胃。
馬鈴薯產量高,對環境的適應性較強,中國馬鈴薯的主產x區是西南山區、西北、內蒙古和東北地區。其中以西南山區的播種面積最大,約占全國總面積的1/3。黑龍江省則是全國最大的馬鈴薯種植。
利用塊莖無性繁殖時,種薯在土溫5~8℃的條件下即可萌發生長,最適溫度為15~20℃。適于植株莖葉生長和開花的氣溫為16~22℃。夜間最適于塊莖形成的氣溫為10~13℃(土溫16~18℃),高于20℃時則形成緩慢。出土和幼苗期在氣溫降至-2℃即遭凍害。
開花和塊莖形成期為全生育期中需水量最大的時期,如遇干旱,每畝每次灌水15~20噸是保證馬鈴薯高產穩產的關鍵技術措施。
馬鈴薯一般在畝產1330~1650千克的情況下約吸收氮6.65~11.65千克,磷酸2.8~3.3千克和氧化鉀9.3~15.3千克。馬鈴薯雖能適應多種土壤,但以疏松而富含有機質的(pH5.5~6.0)黑土最為理想。密度每畝保苗不能少于4000株。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