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來源 作者:中考網整合 2021-09-24 16:37:57
中考網整理了關于2022年中考政治復習:秦漢魏晉時期,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秦漢魏晉時期
1、知道秦始皇統一中國,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權制度和統一措施對中國歷史發展的影響。
易錯易混:
(1)秦國≠秦朝,秦國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個諸侯國,而秦朝則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是由秦始皇建立的一個統一的朝代。
(2)在秦朝開創的各種制度中,對后世影響最深遠的是中央集權制度,其最本質特征是皇權至高無上。
(3)縣制并不是秦始皇首創,早在商鞅變法時已經出現;秦始皇將縣制發展為郡縣制并推行全國。
2、秦始皇開創的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貫穿了我國封建社會的始終,沿用了2000多年,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
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的理論根源為戰國時期法家韓非的思想。
秦的統一,開創了中國歷史上首次大一統的局面,并使統一成為中國歷史發展的主流,使中國文明史和中國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
易考點:秦的統一,秦始皇鞏固統一的措施。
3、知道秦的暴政和陳勝、吳廣起義,知道秦朝的滅亡和西漢的建立。
秦末農民戰爭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陳勝、吳廣領導的大澤鄉起義;第二階段指項羽、劉邦領導的農民軍推翻秦王朝的統治。
4、了解“文景之治”,知道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
易錯易混:
(1)漢武帝“大一統”不叫“大統一”。統一僅止國土,大一統則涉及到政治、經濟、思想、軍事等多個方面。
(2)秦始皇統一后,以秦國的圓形方孔半兩錢做為標準貨幣。漢武帝時期統一鑄造五銖錢。
(3)秦始皇“焚書坑儒”與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雖對儒學采取了截然相反的態度,但二者的本質相同,即均為文化專制的手段。它們束縛了人們的思想,不利于科技文化的發展。
(4)關于治國思想,秦朝采用的是法家思想,西漢初年采用的是道家思想,漢武帝及以后歷代封建王朝則以儒家思想為正統。
易考點:漢武帝鞏固大一統措施。列表比較秦始皇和漢武帝統治措施的異同。
易錯點:
1. 重要歷史名詞書寫:
張騫、賈思勰、王羲之、西域都護、民族交融(不要寫成“民族融合”,更不能寫成“民族合并”)
2. 其他
(1)魏的建立者是曹丕,不是曹操;曹操生活在東漢末年,不是三國時期。
(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核心是“漢化”,漢化的過程也是北魏封建化的過程。
易混點:
1. 張騫出使西域開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強了漢朝與西域各國的聯系,為絲綢之路的開通奠定了基礎,而非張騫開通了絲綢之路。
2.江南地區的開發為經濟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礎;江南地區的開發指的是南方經濟得到初步發展,經濟重心南移指的是南方經濟優于北方。
易考點:
1.聯系“一帶一路”時政熱點,考查古代絲綢之路和對外交往
2.以造紙術為例考查中國傳統文化
3.由北魏孝文帝改革考查民族交融
4.司馬遷對史料的考證及治史態度有時成為命題材料,適當關注
相關推薦:
2022年中考語文知識點匯總
關注中考網微信公眾號
每日推送中考知識點,應試技巧
助你迎接2022年中考!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