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22-09-18 15:03:00
小說
1、小說三要素
01、人物;02、情節;03、環境(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A、開端:交代背景,鋪墊下文。 B、發展:刻畫人物,反映性格。C、高潮:表現沖突,揭示主題。D、結局:深化主題,留下思考。
情節的總的作用:使小說變得豐富、生動、曲折,可以強化人物性格、深化主題和增強藝術感染力。
2、表達方式
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說明、抒情、議論。
A、敘述:
對人物經歷和事物發展變化所作的交待、陳述。
作用:可以把描寫的各個方面聯成一體,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加深讀者對人物、事件的理解。在議論文中,作為事實論據,用來證明論點。
例1:他走了。例2:我們爬上了山。
B、描寫:
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對人物、事件和環境所作的具體的描繪與刻畫。
作用:能實現文學形象的具體性生動性和可感性。
例1:他是一個高而瘦的老人,須發都花白了,還戴著大眼鏡。
例2、我順著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見探照燈的光帶,透過飄飛的雪片,直向天空射去。
C、抒情:
作者在作品中抒發由某種媒介觸發起來的主觀感受和思想感情,以強化某些景象的色彩,或突出人物性格的一種表現手法。
作用:表達作者強烈的某種主觀感情。起到渲染環境氣氛,強調人物性格品質,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引起讀者的共鳴,使文章更有感染力。
01、直接抒情(往往直抒胸臆,情感濃烈):
例1:《最后一課》中:啊,那些壞家伙,他們貼在鎮公所布告牌上的,原來就是這么一回事!我的最后一堂法語課!
例2:哦,北大,北大,你委于我心的實在是太多,太多。例3:祖國啊,母親!我愛你,中國!
02、間接抒情(借景抒情:通過景物描寫,抒發感情。)
例1: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我們上了輪船,離開錢橋,在一片平靜的好似綠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駛向遠處。”——表現人物歡快興奮的心情:“在我們面前,天邊遠處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陰影從海里鉆出來。”——表現人物失望、沮喪的心情。
D、議論:
作者直接在作品中對人物、事件表明自己的態度、情感和評價。
作用:1、在記敘性文體中,議論有兩種方式:先敘后議和先議后敘。前者見解獨到,令人深思,具有啟發性;后者可使讀者很快進入對將要敘述的事物的思考,引起讀者對下文的注意。2、議論在散文中會對形象的特征或意義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3、議論在議論文中主要是闡述觀點。
E、說明:是對事物與事理進行的解釋和介紹。作用:使讀者清楚明白地了解被說明的事物和特點。例1:這張桌子是方的。
3、分析人物形象
1、分析人物的各種描寫,準確把握人物的思想情感以至性格。
2、抓住人物之間的矛盾沖突(和諧相處),分析人物之間的錯綜復雜的關系。
第四部分 說明文
1、怎樣把握說明對象的特點
A、題目 B、首段 C、關鍵詞句(比如:運用了說明方法的語句、中心句)
2、說明方法分類和標志
分類和作用:
01、舉例子:具體真切地說明了事物的××特點。
02、分類別:條理清楚地說明了事物的××特點。
03、打比方:形象生動地說明該事物的××特點,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
04、列數字:具體而準確地說明該事物的××特點。
05、作比較:突出強調了被說明對象的××特點(地位、影響等)。
06、下定義:簡明周密地揭示了說明對象的本質和內涵,使說明更嚴密。
07、列圖表:直觀形象地說明了事物的××特點。
08、引言論:用引用的方法說明事物的特征,增強說服力,如引用古詩文、諺語、俗話。
3、這些說明方法有何標記?
⑴下定義:……是……,這就是……,叫……。
⑵分類別:有幾類(種),一種是……,另一種是……。
⑶舉例子:例如、又如、比如、再如、如,舉例只舉一部分。
⑷作比較:而、比……和……兩種東西比。
4、說明順序
⑴空間順序:說明事物的形狀、構造,多在建筑物的結構,如上下、遠近、左右、內外、東西南北中等。
⑵時間順序:說明事物的發展變化。
⑶邏輯順序:說明事理,多說明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
A、先總說后分說:總—分;分—總;總—分—總 B、先主要后次要。C、先原因后結果。D、由現象到本質。E、由性能到功用。F、由一般到特殊。G、由整體到局部。
5、說明文語言的特點
說明性語言的特點:準確、平實、簡明(科學小品:生動)。
6、說明文分類
01.按說明對象分:實物說明文、事理說明文(說明事物原理或者使用方法等)
02.按語言特點分:平實性說明文、文藝性說明文(科學小品或知識小品)(語言生動形象的說明文,多用描寫)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