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22-12-26 18:24:03
七年級語文通假字
1昂首觀之,項為之強。《童趣》“強”通“僵”,僵硬
2十則: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說”通“悅”,高興
3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知”通“智”,聰明的
4誨汝知之乎! 《論語》 “女”通“汝” 你
5:既而風定天清,一切烏有。《山市》“烏”通“無”,沒有
6 數至八層,裁如星點。《山市》“裁”通“才”,僅僅
7兩則:客問元方:“尊君在不?”《世說新語》“不”通“否”,表疑問
8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不使學。《傷仲永》:“扳”通“攀”。
9: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木蘭詩》“帖”通“貼”
10 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木蘭詩》“火”通“伙”
11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孫權勸學》“邪”通“耶”,語氣詞
12《口技》:滿坐寂然,無敢嘩者。《口技》“坐”通“座”,座位
13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狼》“止”通“只”
八年級語文通假字
1便要還家《桃花源記》要通邀,邀請。
2八分有奇《核舟記》有通又
3 詘 右臂支船《核舟記》詘通屈,彎曲。
4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記》衡通橫。
5選賢與能。《大道之行也》與通舉 選拔
6矝、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大道之行也》“矝”通“鰥”,老而無妻的人
7蕩胸生曾云。《望岳》曾通層
8兩岸連山,略無闕處。《三峽》“闕”通“缺”,中斷
9吳兒善泅者數百,皆披發文身。《觀潮》“文”通“紋”,畫上紋彩
10余 挐 一小舟《湖心亭看雪》 挐通橈 撐船
11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與朱元思書》“反”通“返
12蟬則千轉不窮。《與朱元思書》轉通囀 鳥叫聲
13才美不外見。《馬說》“見”通“現”,顯露
14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馬說》“食”通“飼”,喂養
15 其真無馬邪?《馬說》“邪”通“耶”,呢、嗎
16 食之不能盡其材《馬說》材通才 才能
17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送東陽馬生序》(“支”通“肢”,四肢)
18同舍生皆被綺繡《送東陽馬生序》(“被”通“披”,穿著)
19下見小潭,水尤清洌。《小石潭記》“見”通“現”,出現
20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岳陽樓記》“具”通“俱”,全,皆
21 屬予作文以記之。《岳陽樓記》“屬”通“囑”,囑咐
九年級語文通假字
1發閭左適戍漁陽。《陳涉世家》:“適”通“謫”
2為天下唱。《陳涉世家》:“唱”通“倡”,首發
3固以怪之矣。《陳涉世家》:“以”通“已”,已經
4將軍身被堅執銳。《陳涉世家》:“被”通“披”,穿
5秦王不說。《唐雎不辱使命》“說”通“悅”,高興
6故不錯意也。《唐雎不辱使命》“錯”通“措”,安放
7 輕寡人與?《唐雎不辱使命》“與”通“歟”,表疑問語氣
8倉鷹擊于殿上。《唐雎不辱使命》“倉”通“蒼”,老鷹
9欲信大義于天下。《隆中對》:“信”通“伸”,伸張
10 自董卓已來。《隆中對》:“已”通“以”
11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出師表》:“闕”通“缺”,缺點
12公輸盤不說。《公輸》:“說”通“悅”,高興
13子墨子九距之。《公輸》:“距”通“拒”,抵擋、抗拒
14子墨子守圉有余。《公輸》:“圉”通“御”,防守
15公輸盤詘。《公輸》:“詘”通“屈”,折服、理屈
16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孟子》兩章“畔”通“叛”,背叛
17 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兩章“曾”通“增”,增加
18困于心,衡于慮。《孟子》兩章“橫”通“橫”,梗塞、指不通順
19 入則無法家拂士。《孟子》兩章“拂”通“弼”,輔弼
20故患有所不辟也。《魚我所欲也》“辟”通“避”,躲避
21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魚我所欲也》“辯”通“辨”,辨別
22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魚我所欲也》“得”通“德”,恩惠,這里是感激的意思
23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魚我所欲也》“與”通“歟”,語氣助詞
24鄉為身死而不受。《魚我所欲也》“鄉”通“向”,從前
25小惠未徧,民弗從也。《曹劌論戰》“徧”通“遍”,遍及、普遍
26寒暑易節,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返回
27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聰明
28河曲智叟亡以應。《愚公移山》“亡”通“無”,沒有
29一厝朔東,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30無隴斷焉。《愚公移山》“隴”通“壟”,高地
練習題
1下列句子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D )
A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B鄉為身死而不受。
C一厝朔東,一厝雍南。
D吾義固不殺人
分析答案D A反通返B鄉通向C厝通措
2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 B ]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B.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C.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
D.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B句中的“轉”通“囀”,A、C、D句都沒有通假字。
3下列句子中無通假字的一項是 [ D ]
A.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
B.同舍生皆被綺繡
C.甚矣,汝之不惠!
D.吾與徐公孰美
A句中的“衡”通“橫”,B句中的“被”通“披”C句中的“惠”通“慧”,只有D中無通假字。
4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C )
A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
B子墨子守圉有余。《公輸》
C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隆中對》
D兩岸連山,略無闕處。《三峽》
分析A知通智B“圉”通“御”,D“闕”通“缺”
5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 A )
A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
B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耶.
C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D才美不外見.
分析B“錯”通“措”C得”通“德”D“見”通“現”
6下列句子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B )
A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
B矝、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C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D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
分析B“矝”通“鰥”其他句子無通假字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