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h高h污肉办公室_啊好深从后面狠狠撞进去_男人把女人靠到爽痛视频_亚洲欧美色综合大色

Image Modal
中考網
全國站
快捷導航 中考政策指南 2024熱門中考資訊 中考成績查詢 歷年中考分數線 中考志愿填報 各地2019中考大事記 中考真題及答案大全 歷年中考作文大全 返回首頁
您現在的位置:中考 > 初中語文 > 基知輔導 > 正文

2024年初中語文古代詩歌知識梳理

來源:網絡資源 2023-08-21 20:19:07

中考真題

智能內容

一、詩歌的分類

詩歌按時代可分為古典詩歌和現代詩歌(舊體詩)兩大部分。

古典詩歌又有古體詩(又名古詩、古風)、近體詩(又名今體詩、格律詩)、詞(又名詩余、長短句、曲詞、曲子詞)、曲等幾種不同形式。

古體詩就是古代的自由詩,形式自由,篇幅不限,每句字數不定(指雜言),不講對仗,押韻自由等。它有四言古詩(最早出現于(詩經》)、五言古詩(成熟于漢,如《古詩十九首》)、七言古詩(成熟于唐代,如《長恨歌》)、樂府詩(標題有的加上“歌”“行”“引”“曲”“吟”“弄”等名稱,如《琵琶行》)等形式。

近體詩鼎盛于唐代,除排律外,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聲,韻有定位。它有絕句和律詩兩種類型,絕句分五言絕句(五絕)、七言絕句(七絕)兩種,律詩分五言律詩(五律)、七言律詩(七律)、排律三種。

詞鼎盛于宋代,按字數多少,分為小令(58 字內)、中調(59 字至 90 字內)和長調(91 字以上)三種形式。詞調有定格,句有定數,字有定聲,韻有定位。

曲鼎盛于元代,有散曲和雜劇兩種形式。散曲又有小令(短小的曲子)和套數(又名“套曲”)兩種形式。

​​

二、詩歌題材內容

中國古典詩歌浩如煙海,但常見題材總是有限的。相同題材的詩歌在“表達技巧”和“思想感情”上往往有相似、相通之處。學一首詩歌,爭取“讀一首詩,知一類詩”;在考場上,完全可以“知一類詩,通一首詩”,即先從內容人手,根據該詩歌的內容,將其歸類到某一題材,再由類及篇推斷其寫作手法及具體內涵,即合理猜想該詩歌大致運用了何種表達技巧,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初中所學古詩詞曲題材可分為十類:

1.壯志豪情,2.建功報國,

3.憂國憂民,4.即事感懷,

5.詠史懷古,6.邊塞征戰,

7.思鄉懷人,8.酬贈送別,

9.山水田園,10.純真愛情。

 

三、古代詩歌閱讀方法

1.看標題。

標題是詩歌內容和形式等信息的豐富載體,是我們理解詩歌的重要切人點。標題蘊含的信息可以從以下六個方而來"讀”:①“讀”標題表明的詩歌題材;②“讀”標題揭示的寫作時間、地點、對象、事件、主旨;③“讀”標題暗含的情感或奠定的作品感情基調;④“讀”標題交代的寫作緣由或目的;⑤“讀”標題揭示的作品線索;⑥“讀”標題暗示的詩歌表達技巧。

2.明作者。

“文如其人”“詩言志”。任何一個詩人都有其獨特的表達方式和人生經歷。每一首詩詞的問世,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都和作者的性格及當時所處的背景密切相關。如時代不同,精神迥異;詩人不同,詩風各異;境遇不同,詩情有別。因此,在閱讀鑒賞詩詞時,應結合作者的相關資料,如作者所處的時代環境、生活經歷、精神風貌以及作品的主要風格等。

3.觀注釋。

注釋往往暗示著重要信息,一定要仔細審讀。詩歌注釋蘊含的信息是多方面的:①介紹寫作背景→暗示本詩的思想主旨;②介紹作者→暗示本詩的思想情感或寫作風格;③介紹疑難詞語地名,幫助讀懂詩句;④介紹相關詩句→暗示本詩的用典或意境;⑤提供與“此詩作于作者貶官(或流放)之際”類似的注解→與抒發詩人仕途失意、對現實不滿,或報國無門、壯志難酬、憤懣孤寂等情感有關。

4.抓關鍵詞。

中國古典詩歌大都篇幅短小,語言高度凝練概括、含蓄而具有跳躍性。因此,讀詩歌不能匆匆一掃而過,而應一個字一個字地品讀,抓住詩歌中的關鍵詞句,邊讀邊思考其深意,力求還原詩歌畫而,迅速把握情感基調。

關鍵詞類型:(1)情感語,如悲、喜、愁、恨、悵、獨等。(2)景物語,如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3)動詞、虛詞等。

 

5.抓意象。

“意”,就是作者的思想、情感、意念。“象”,就是物象、形象。“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客觀物象經過作者的感情活動而創造出來的獨特形象。意象在表達詩歌情感上的作用主要有兩種:①渲染氣氛,營造意境。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古典詩歌中常見的意象

(1)月亮:在許多詩人筆下都是思鄉、念親的標志,多傳達離愁別恨、寂寞思歸之情。如:①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②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③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2)菊花:象征堅貞高潔。如: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3)浮萍:多傳達漂泊之感。如: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4)梧桐:凄涼悲傷的象征。如: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5)杜鵑鳥:凄涼悲傷的象征。如: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杜鵑鳥,又名杜宇、望帝、子規、布谷,古代神話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讓位給他的臣子,自己隱居山林,死后化魂為杜鵑。于是古詩中的杜鵑成為凄涼哀傷的象征,常與悲苦聯系在一起。因叫聲似“不如歸去”,常借以表現懷念故鄉情感、抒寫離愁別恨;借用杜鵑啼血的意象,表達憂國志士的忠誠、愛國之意;由于杜鵑啼叫之時,春天的花已經落了,詩人也以杜鵑的出現來惋惜百花凋零、春已歸去的情況。

(6)鴻雁:多傳達思鄉懷親和羈旅傷感之情。如: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蘇武牧羊時曾把書信縛在雁足之上帶回祖國,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鴻雁傳書”。所以“鴻雁”常借指書信,表示盼望、惦念外出之人的音訊,傳達思念之情,也表達游子漂泊思鄉之情;因大雁總是結隊遷徙,途中常有掉隊的孤雁,詩人常用“孤雁”“孤鴻”“斷鴻”來喻人,表達或孤獨、或孤高、或受盡迫害等情感。

(7)酒:多表達豪情、悲愁、苦悶和郁郁不得志的情感。如:①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②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③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④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

(8)羌笛:多傳達離別之苦、相思之情和內心的孤寂情緒。如:①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②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9)夕陽:多傳達凄涼失落、蒼茫沉郁之情與懷古幽情。如:①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②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③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10)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或所遇困難、障礙。如: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11)柳:漢代以來,常以折柳相贈來寄托依依惜別之情。如: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12)落花:多傳達青春易逝、人生無常的深沉喟嘆和哀愁。如:①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②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③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13)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襯荒涼,抒發盛衰興亡的感慨。如:①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②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14)蓮:因為蓮出淤泥而不染,詩人借蓮喻不同流合污的節操。又由于“蓮”與“憐”音同,所以古詩中有不少寫蓮的詩句,借以表達愛情。

南朝樂府《西洲曲》:“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蓮子” 即“憐子”,“青”即“清”。這里是實寫也是虛寫,語意雙關,采用諧音雙關的修辭,表達了一個女子對所愛的男子的 深長思念和愛情的純潔。

(15)東籬:表現悠然自得、超凡脫俗的生活情趣,高雅、疏淡、飄逸的情趣和潔身自好的品格。

陶淵明的《飲酒》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李清照的《醉花陰》“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

(16)浮云:漂泊不定的云,在詩詞中,常被看成是行蹤不定、任意東西的游子;另外,浮云也往往比喻一切阻礙歷史前進的邪惡勢力,比喻奸臣。

例如,李白《送游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韋應物《淮上喜會梁州故人》“浮云一別后,流水十年間”;王安石的《登飛來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李白《登金陵鳳凰臺》“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第10條補充)

以上意象經過歷代詩人創造,已成為具有普遍意義的典型意象,具有相對穩定的感情色彩。但也不能一概而論,如王之渙《登鸛雀樓》中的“夕陽”并不凄涼,而是表現詩人激昂的情懷。“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中的柳就絲毫沒有惜別傷懷之意。所以具體詩歌還應具體分析。

 

6.知典故。

典故,指詩歌中運用的含有古代故事或有來歷出處的詞語。運用典故的目的,不外乎作者的自比、類比和反比。讀懂典故,最重要的就是將典故所蘊含的思想、內容與詩歌所要表達的主旨聯系起來思考,這樣才能體會用典的妙處。

       編輯推薦:

       2023年中考各科目重點知識匯總

  最新中考資訊、中考政策、考前準備、中考預測、錄取分數線等
 
  中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中考網"微信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高考網微信
    ID:www_gaokao_com

  • 歡迎微信掃碼
    關注初三學習社
    中考網官方服務號

熱點專題

  • 2024年全國各省市中考作文題目匯總
  • 2024中考真題答案專題
  • 2024中考查分時間專題

[2024中考]2024中考分數線專題

[2024中考]2024中考逐夢前行 未來可期!

中考報考

中考報名時間

中考查分時間

中考志愿填報

各省分數線

中考體育考試

中考中招考試

中考備考

中考答題技巧

中考考前心理

中考考前飲食

中考家長必讀

中考提分策略

重點高中

北京重點中學

上海重點中學

廣州重點中學

深圳重點中學

天津重點中學

成都重點中學

試題資料

中考壓軸題

中考模擬題

各科練習題

單元測試題

初中期中試題

初中期末試題

中考大事記

北京中考大事記

天津中考大事記

重慶中考大事記

西安中考大事記

沈陽中考大事記

濟南中考大事記

知識點

初中數學知識點

初中物理知識點

初中化學知識點

初中英語知識點

初中語文知識點

中考滿分作文

初中資源

初中語文

初中數學

初中英語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學

中學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