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23-10-29 19:33:06
一、理解識記方法
理解識記是學習的基礎,是知識的倉庫,學習中依據不同知識的特點,配以適宜的識記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理解識記的方法很多,下面列舉生物學最常用的幾種學習方法。
1.簡化記憶法
即通過分析教材,找出要點,將知識簡化成有規律的幾個字來幫助記憶。例如“植物細胞分裂的過程”可簡化為“核質膜壁”,即植物細胞分裂時,首先細胞核一分為二,然后細胞質一分為二,中間長出細胞膜和細胞壁。
初中生物基礎知識的巧記口訣
2.聯想記憶法
根據教材內容,巧妙利用聯想幫助記憶。如紅細胞是運輸員,專門運輸氧氣;血小板是消防員,總在肌體受傷血液外流的關鍵時刻,挺身而出及時止損;白細胞是安保員,一旦發現病菌等入侵者,就堅決予以圍剿殲滅;血漿的成分則聯系水、蛋、糖、鹽(即血漿含有水、蛋白質、葡萄糖和無機鹽等)。
3.對比記憶法
在生物學學習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詞易混淆、難記憶。對于這樣的內容,可運用對比法記憶。對比法即將有關的名詞單列出來,然后從范圍、內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進行比較,存同求異,找出不同點。這樣反差鮮明,容易記憶。例如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條件反射與非條件反射、特異性免疫與非特異性免疫等。
中考沖刺錦囊:初中生物易混概念梳理(上篇和下篇)
4.綱要記憶法
生物學中有很多重要的、復雜的內容不容易記憶。可將這些知識的核心內容或關鍵詞語提煉出來,作為知識的綱要,抓住了綱要則有利于知識的記憶。例如復習時,課本目錄可作為記憶知識的綱要。
5.衍射記憶法
以某一重要的知識點為核心,通過思維的發散過程,把與之有關的其他知識盡可能多地建立起聯系,多用于章節知識的總結或復習,也可用于將分散在各章節中的相關知識聯系在一起。如以細胞為核心,可衍射出細胞的概念、發現、細胞學說、細胞結構和功能、細胞分裂等。
概念圖或思維導圖學習(詳見“初中生物科學思維加油站”)
二、 思維的方法
思維能力是各種能力的核心,思維方法是思維能力的關鍵,所以思維方法在學習方法中占有核心的位置。在生物學學習中常用的思維方法有分析和綜合的方法、比較和歸類的方法、系統化和具體化的方法及抽象和概括的方法。
1.比較和分類的方法
比較是把有關的知識加以對比,以確定其相同點和不同點的思維方法。分類是按照一定的標準,把知識進行分門別類的思維方法。比較和歸類互為前提,一方面只有通過比較,認識生物的異同點之后,才好進行歸類;另一方面,只有把生物進行歸類,才進行比較。學習過程中,我們要把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
2.分析和綜合的方法
分析是把知識的一個整體分解成各個部分來進行考察的一種思維方法,綜合是把知識的各個部分聯合成一個整體來進行考察的一種思維方法,分析和綜合是常用的重要方法,兩者密切聯系,不可分割。在實際運用時,既可先分析后綜合,也可先綜合后分析,還可以邊分析邊綜合。
3.系統化和具體化的方法
系統化就是把各種有關知識納入一定順序或體系的思維方法。系統化不單純是知識的分門別類,而且是把知識加以系統整理,使其構成一個比較完整的體系。在生物學學習過程中,經常采用編寫提綱、列出表解、繪制圖表等方式,把學過的知識加以系統地整理。具體化是把理論知識用于具體、個別場合的思維方法。在生物學學習中,適用具體化的方式有兩種:一是用所學知識應用于生活和生產實踐,分析和解釋一些生命現象;二是用一些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來說明生物學理論知識。
4.建模的方法
利用身邊的各種材料來制作一些有關生物的模型,利用建模可將抽象的知識以形象的物質形式呈現出來。例如運用模型表示生態系統中各生物成分之間的營養關系,分析某生態系統受到破壞的具體實例,闡明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是有限的,結合具體實例,分析相關知識,并用恰當的形式呈現,發展我們的建模思維。
5.抽象和概括的方法
抽象是抽取知識的非本質屬性或本質屬性的一種思維方法。概括是將有關知識的非本質屬性或本質屬性聯系起來的一種思維方法。抽象和概括也是互為前提的,相輔相成的,在學習過程中應有意識地進行抽象中以概括,概括中以抽象,以達到對知識正確、深入的掌握。
三、觀察的方法
學習過程從本質上說是一種認識過程。認識過程是從感性認識開始的,而感性認識主要靠觀察來獲得,所以觀察方法就是首要的學習方法。觀察方法主要包括順序觀察、對比觀察、動態觀察和邊思考邊觀察。
1.順序觀察
從觀察方式而言,一般是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鏡、最后用顯微鏡。用顯微鏡觀察也是先低倍,后高倍。例如,對植物根尖的觀察,就是先用肉眼觀察幼根,然后再用放大鏡觀察根尖的根毛,最后用顯微鏡觀察根尖的縱切片,認識根尖各區的細胞特點。從觀察方位而言,一般采取先整體后局部,從外到內,從左到右等順序。例如對一朵花的觀察,就要先從整體上觀察花形、花色,然后從外到內依次觀察花萼、花冠、雄蕊、雌蕊。
2.對比觀察
對比觀察有利于迅速抓住事物的共性和個性,從而把握住事物的本質。如觀察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和人口腔上皮細胞的結構時,就要先異中求同:它們都有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然后再同中求異:植物細胞有細胞壁、液泡和葉綠體(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沒有葉綠體)。
3.動態觀察
對生物生活習性、生長過程、生殖發育的觀察都屬于動態觀察。動態觀察的關鍵是把握觀察對象的發展變化。例如觀察根的生長,在幼根上等距畫墨線后的繼續培養過程中,重點就是觀察各條墨線間距離的變化,從而得出根靠根尖生長的結論。
4.邊思考邊觀察
觀察是思維的基礎,思維可促進觀察的深入。我們要帶著問題觀察,邊思考、邊觀察。例如用顯微鏡觀察葉片的結構時,就要邊觀察、邊思考:①表皮細胞的顏色和排列狀況是怎樣的?②葉肉中接近上表皮的細胞與接近下表皮的細胞在形狀、排列狀況和內部綠色顆粒多少等方面有什么不同?③葉脈細胞是什么顏色和形狀?這些細胞是怎樣排列的?
四、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
生物學的理論知識與自然、生產、生活都有密切的關系,因此要注意多聯系實際。聯系實際的學習,既有利于扎實掌握生物學知識,也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1.聯系自然實際
居住地附近的農田、草地、樹林、公園、花園、動物園、庭院、路旁都會有許多動植物在那里生活,學習有關知識時,到這些地方去參觀考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大有益處。當學到生物與環境的知識時,更要想到保護當地的動植物資源和保護周圍的生態環境。
2.聯系生產實際
生物學中的許多原理都和生產有密切的關系,學習這些原理時,就要考慮它能幫助解決生產上的什么問題。這樣做,不僅有利于原理的掌握,而且還能為當地的經濟建設服務。例如我們學習扦插、嫁接的原理后,課下在學校的勞動基地不斷實踐。
3.聯系生活實際
生物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關系更直接、更普遍,生活常識可幫助我們理解生物學知識,生物學知識也可以指導我們的生活行為。
五、做筆記的方法
魯迅先生說:“無論什么事,如果繼續收集資料,積累十年,總可以成為一個學者。”做筆記的方式很多,常見有閱讀筆記、聽講筆記和觀察筆記等。
1.閱讀筆記
要想使學到的東西長期儲存、隨時提取、應用自如,就要在讀書時,隨時寫讀書筆記。閱讀筆記主要有以下幾種。①抄寫筆記,又分為全抄和摘抄,做這種筆記應注意抄后校對,避免漏誤,然后標明出處,以備日后查考。②卡片筆記,卡片內容不限,一般具有資料類別、編號、出處、著者姓名,正文等內容。每張卡片寫一個內容,及時進行分類歸檔或裝訂成冊。③批語筆記,即在書頁空白處隨手記下對原文的個人意見和心得體會等。④符號筆記,即在原文之間標注符號以對原文加深理解。常用符號有黑點、圓圈、直線、曲線、雙線、虛線、箭頭、方框、三角、驚嘆號、問號等。寫符號筆記應注意:一是符號意義必須明確,并且要貫徹始終;二是符號不能過多過密,否則重點難以突出。⑤概要筆記,即對某本書或某篇文章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寫出其重點內容。
2.聽講筆記
聽報告、講座和課堂聽課的筆記,一般要做到“三記三不記”即重點問題、疑難之處,書上沒有的記;次要問題、易懂之點、書上有的不記。
3.觀察筆記
在課內外對生物形態和生命現象進行觀察時所作的記錄。做這種筆記要注意細節,注意前后比較和過程變化,并要抓住特征。
希望同學們掌握生物學課程的學習方法,逐步形成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形成必備的核心素養,其主要包括生命觀念、科學思維、探究實踐、態度責任。
六、生物學的核心素養
1.生命觀念:生命觀念是從生物學視角,對生命的物質和結構基礎、生命活動的過程和規律、生物界的組成和發展變化、生物與環境關系等方面的總體認識和基本觀點,是生物學概念、原理、規律的提煉和升華,是理解或解釋生物學相關現象、分析和解決生物學實際問題的意識和思想方法。生命觀念主要包括生物學的結構與功能觀、物質與能量觀、進化與適應觀、生態觀等。生命觀念對認識生命世界具有指導作用,是科學自然觀和世界觀的有機組成和重要基礎。
2.科學思維:科學思維是指在認識事物、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尊重事實證據,崇尚嚴謹求實,基于證據和邏輯,運用比較、分類、歸納、演繹、分析、綜合、建模等方法,進行獨立思考和判斷,多角度、辯證地分析問題,對既有觀點和結論進行批判審視、質疑包容,乃至提出創造性見解的能力與品格。發展科學思維是培育我們理性思維、批判質疑、勇于探究等科學精神的重要途徑。
3.探究實踐:探究實踐是源于對自然界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現實需求,解決真實情境中的問題或完成實踐項目的能力與品格。探究實踐活動主要包括科學探究和跨學科實踐。主要環節有:發現問題或提出任務,制定方案,實施方案,獲得證據或形成初步產品,分析證據或改進設計,得出結論或物化成果,進行表達、交流或展示等。科學探究是學習生物學的重要方式,跨學科實踐是擴展視野、增強本領的重要途徑,探究實踐是創新型人才的重要標志。
4.態度責任:態度責任是指在科學態度、健康意識和社會責任等方面的自我要求和責任擔當。科學態度是指樂于探索自然界的奧秘,具有嚴謹求實、勇于質疑、理性包容的心理傾向;健康意識是指在掌握人體生理和衛生保健知識的基礎上,關注身體內外各種因素對健康的影響,形成健康生活的態度和行為習慣;社會責任是指基于對生物學的認識及對科學、技術、社會、環境相互關系的理解,參與個人和社會事務的討論,作初中生物的學習方法
一、記憶方法:
記憶是學習的基礎,是知識的倉庫,是思維的伴侶,是創造的前提,所以學習中依據不同知識的特點,配以適宜的記憶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記憶方法很多,下面僅舉生物學學習中最常用的幾種。
(1)簡化記憶法
即通過分析教材,找出要點,將知識簡化成有規律的幾個字來幫助記憶。例如 DNA的分子結構可簡化為“五四三二一”,即五種基本元素,四種基本單位,每種單位有三種基本物質,很多單位形成兩條脫氧核酸鏈,成為一種規則的雙螺旋結構。
(2)聯想記憶法
即根據教材內容,巧妙地利用聯想幫助記憶。例如記血漿的成分,可以和廚房里的食品聯系起來,記住水、蛋、糖、鹽就可以了(水即水,蛋是蛋白質,糖指葡萄糖,鹽代表無機鹽)。
(3)對比記憶法
在生物學學習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詞易混淆、難記憶。對于這樣的內容,可運用對比法記憶。對比法即將有關的名詞單列出來,然后從范圍、內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進行比較,存同求異,找出不同點。這樣反差鮮明,容易記憶。例如同化作用與異化作用、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激素調節與神經調節、物質循環與能量流動等等。
(4)綱要記憶法
生物學中有很多重要的、復雜的內容不容易記憶。可將這些知識的核心內容或關鍵詞語提煉出來,作為知識的綱要,抓住了綱要則有利于知識的記憶。例如高等動物的物質代謝就很復雜,但它也有一定規律可循,無論是哪一類有機物的代謝,一般都要經過“消化”、“吸收”、“運輸”、“利用”、“排泄”五個過程,這十個字則成為記憶知識的綱要。
(5)衍射記憶法
此法是以某一重要的知識點為核心,通過思維的發散過程,把與之有關的其他知識盡可能多地建立起聯系。這種方法多用于章節知識的總結或復習,也可用于將分散在各章節中的相關知識聯系在一起。例如,以細胞為核心,可衍射出細胞的概念、細胞的發現、細胞的學說、細胞的種類、細胞的成分、細胞的結構、細胞的功能、細胞的分裂等知識。
二、 思維方法:
思維能力是各種能力的核心,思維方法是思維能力的關鍵,所以思維方法在學習方法中占有核心的位置。在生物學學習中常用的思維方法有分析和綜合的方法、比較和歸類的方法、系統化和具體化的方法及抽象和概括的方法。
(1)分析和綜合的方法
分析就是把知識的一個整體分解成各個部分來進行考察的一種思維方法,綜合是把知識的各個部分聯合成一個整體來進行考察的一種思維方法,分析和綜合是生物學學習中經常使用的重要方法,兩者密切聯系,不可分割。只分析不綜合,就會見木而不見林;只綜合不分析,又會只見林而不見木。在實際運用時,既可先分析后綜合,也可先綜合后分析,還可以邊分析邊綜合。
(2)比較和歸類的方法
比較是把有關的知識加以對比,以確定它們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的思維方法。比較一般遵循兩條途徑進行:一是尋找出知識之間的相同之處,即異中求同;二是在尋找出了事物之間相同之處的基礎上找出不同之處,即同中求異。
歸類是按照一定的標準,把知識進行分門別類的思維方法。生物學習中常采用兩種歸類法:一是科學歸類法,即從科學性出發,按照生物的本質特性進行歸類;二是實用歸類法,即從實用性出發,按生物的非本質屬性進行歸類。
比較和歸類互為前提,一方面只有通過比較,認識生物的異同點之后,才好進行歸類;另一方面,只有把生物進行歸類,才好進行比較。因此在生物學學習過程中要把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
(3)系統化和具體化的方法
系統化就是把各種有關知識納入一定順序或體系的思維方法。系統化不單純是知識的分門別類,而且是把知識加以系統整理,使其構成一個比較完整的體系。在生物學學習過程中,經常采用編寫提綱、列出表解、繪制圖表等方式,把學過的知識加以系統地整理。具體化是把理論知識用于具體、個別場合的思維方法。在生物學學習中,適用具體化的方式有兩種:一是用所學知識應用于生活和生產實踐,分析和解釋一些生命現象;二是用一些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來說明生物學理論知識。
(4)抽象和概括的方法
抽象是抽取知識的非本質屬性或本質屬性的一種思維方法,抽象可以有兩種水平層次的抽象:一是非本質屬性的抽象;二是本質屬性的抽象。
概括是將有關知識的非本質屬性或本質屬性聯系起來的一種思維方法,它也有兩種水平層次:一是非本質屬性的概括,叫做感性概括;另一種是本質屬性的概括,叫做理性概括。
抽象和概括也是互為前提的,相輔相成的,在學習過程中應有意識地進行抽象中以概括,概括中以抽象,以達到對知識正確、深入的掌握。
三、觀察法:
學習過程從本質上說是一種認識過程。認識過程是從感性認識開始的,而感性認識主要靠觀察來獲得,所以觀察方法就是首要的學習方法。觀察方法主要包括順序觀察、對比觀察、動態觀察和邊思考邊觀察。
(1)順序觀察
順序觀察包括兩層意思。從觀察方式上來說,一般是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鏡、最后用顯微鏡。用顯微鏡觀察也是先低倍,后高倍。例如,對植物根尖的觀察,就是先用肉眼觀察幼根,根據顏色和透明程度區分根尖的四部分,然后再用放大鏡觀察報尖的根毛,最后用顯微鏡觀察根尖的縱切片,認識根尖各區的細胞特點。從觀察方位上來說,一般采取先整體后局部,從外到內,從左到右等順序。例如對一朵花的觀察,就要先從整體上觀察花形、花色,然后從外到內依次觀察花等、花冠、雄蕊、雌蕊。
(2)對比觀察
對比觀察有利于迅速抓住事物的共性和個性,從而把握住事物的本質。如觀察線粒體和葉綠體的結構時,就要先異中求同:它們都有雙層膜,都含有基粒、基質、酶、少量的DNA和RNA。然后再同中求異:線粒體的內膜折疊成崎,葉綠體的內膜不向內折疊;線粒體有與呼吸作用有關的酶,且酶分布在內膜、基粒、基質中;而葉綠體內有與光合作用有關的酶,而酶分布在基粒層和基質中;葉綠體中有葉綠素,而線粒體中沒有。
(3)動態觀察
對生物生活習性、生長過程、生殖發育的觀察都屬于動態觀察。動態觀察的關鍵是把握觀察對象的發展變化。例如觀察根的生長,在幼根上等距畫墨線后的繼續培養過程中,重點就是觀察各條墨線間距離的變化,從而得出根靠根尖生長的結論。
(4)邊思考邊觀察
觀察是思維的基礎,思維可促進觀察的深入,兩者是密不可分的。所以要帶著問題觀察,邊思考、邊觀察。例如用顯微鏡觀察葉片的結構時,就要邊觀察、邊思考下列問題:①表皮細胞的顏色和排列狀況是怎樣的?②葉肉中接近上表皮的細胞與接近下表皮的細胞在形狀、排列狀況和內部綠色顆粒多少等方面有什么不同?③葉脈細胞是什么顏色和形狀?這些細胞是怎樣排列的?
四、理論聯系實際:
生物學的理論知識與自然、生產、生活都有較密切的關系,在生物學學習中,要注意聯系這些實際。聯系實際的學習,既有利于扎實掌握生物學知識,也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1.聯系自然實際
居住地附近的農田、草地、樹林、公園、花園、動物園、庭院、路旁都會有許多動植物在那里生活,學習有關知識時,到這些地方去參觀考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大有益處。當學到生物與環境的知識時,更要想到保護當地的動植物資源和保護周圍的生態環境。
2.聯系生產實際
生物學中的許多原理都和工農業生產有密切的關系,學習這些原理時,就要考慮它能幫助解決生產上的什么問題。這樣做,不僅有利于原理的掌握,而且還能為當地的經濟建設服務。例如有位中學生學習了嫁接的原理后,課下不斷實踐,很快提高了技術,一個秋天就與家長一起嫁接了近萬枝桃、梨苗,為當地的庭院種植業作出了貢獻。
3.聯系生活實際
生物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關系更直接、更普遍,所以在生物學學習中密切聯系生活實際就更為重要。生活實際包括已有的生活常識和未來的生活行為兩類。生活常識可幫助我們理解生物學知識,生物學知識也可以指導我們的生活行為。
五、做筆記:
魯迅先生說:“無論什么事,如果繼續收集資料,積累十年,總可以成為一個學者。”總結中外許多學者的經驗,可以說,做筆記是一條成才的途徑。做筆記的方式很多,在生物學學習中,主要有閱讀筆記、聽講筆記和觀察筆記三種。
(1)閱讀筆記
要想使學到的東西長期儲存、隨時提取、應用自如,就要在讀書時,隨時作讀書筆記。閱讀筆記主要有以下幾種。
①抄寫筆記,又分為全抄和摘抄,做這種筆記應注意抄后校對,避免漏誤,然后標明出處,以備日后查考。
②卡片筆記,卡片內容不限,因人而定,但一般應具有資料類別、編號、出處、著者姓名,正文等內容。需要注意的是,每張卡片寫一個內容,并及時進行分類歸檔或裝訂成冊。
③批語筆記,即在書頁空白處隨手記下對原文的個人意見和心得體會等。
④符號筆記,即在原文之間標注符號以對原文加深理解。常用符號有黑點、圓圈、直線、曲線、雙線、虛線、箭頭、方框、三角、驚嘆號、問號等。作符號筆記應注意兩點:一是符號意義必須明確,并且要貫徹始終;二是符號不能過多過密,否則重點難以突出。
⑤概要筆記,即對某本書或某篇文章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寫出其重點內容。
(2)聽講筆記
即聽報告、聽講座和課堂聽課的筆記,做這種筆記的突出矛盾是記的速度趕不上講的速度,為此要做到“三記三不記”即重點問題、疑難之處,書上沒有的記;次要問題、易懂之點、書上有的不記。
(3)觀察筆記
即在生物課內外對生物形態和生命現象進行觀察時所作的記錄。做這種筆記要注意細節,注意前后比較和過程變化,并要抓住特征。
出理性解釋和判斷,解決生產生活問題的責任擔當和能力。態度責任關系到知識和能力的正確運用,是生物學課程育人價值的重要體現。
編輯推薦: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