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來源 作者:中考網整合 2024-02-25 11:44:55
中考網整理了關于2024年中考地理知識點:西歐,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西歐
1、與同緯度地區相比,歐洲西部因受北大西洋暖流及盛行西風的影響,冬季比較溫和,夏季比較涼爽,氣溫年較差小,全年降水多,且季節分配均勻,為典型的溫帶海洋氣候。
2、西歐溫帶海洋性氣候面積廣大的原因:
①大部分地區位于35°N-50°N之間,屬溫帶氣候;
②大部分地區處于西風帶,全年盛行來自大西洋的西風,含有水汽量多;
③北大西洋暖流增溫增濕;
④中部為平原,山脈東西走向利于海洋上暖濕氣流深入內陸;
⑤西鄰大西洋,海岸線十分曲折,多半島島嶼、內海及邊緣海,海水深入內陸,海洋影響范圍廣。
3、西歐溫帶海洋性的差異
東西差異:西部為溫帶海洋性氣候,東部為溫帶大陸性氣候
南北差異;北部是極地氣候,南部是地中海氣候
本區自西向東降水量逐漸減少,年溫差逐漸增加,海洋性減弱,大陸性增強。
4、地中海沿岸:夏季受副高控制,炎熱干燥,冬季受西風控制,溫和多雨。植被以常綠灌木為主,葉質堅硬,表面有臘質,根系深,適應耐旱特征此處為歐洲主要的亞熱帶水果產區:盛產柑橘、檸檬、無花果、葡萄。木本油料作物:油橄欖。
5、西歐冰川地形廣布,請舉例說明:
①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或挪威西側峽灣);
②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及阿爾卑斯山脈兩側的湖泊;③西歐平原波狀起伏的冰磧丘陵地形。
6、冰川對西部歐洲的影響
冰川運動時對地面的強烈刨蝕作用,造成角峰、寬谷、冰蝕湖、峽灣等冰蝕地形。冰川消退后,又形成冰磧丘陵、冰磧湖等冰磧地形。第四紀冰川在歐洲有兩個中心,一個是以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為中心的大陸冰川,一個是以阿爾卑斯山脈為中心的山岳冰川。第四紀冰川對歐洲的地形起了雕塑作用,如芬蘭、瑞典眾多的冰川湖,挪威幽深曲折的峽灣,東歐平原和波狀起伏的冰磧丘陵,阿爾卑斯山脈高山帶峰巒挺拔、谷地寬闊、兩側多湖泊等,都是第四紀冰川塑造的結果。
7、西歐乳畜業發達的原因為:
①地處中緯大陸西岸,因受北大西洋暖流及盛行西風影響,全年溫和多雨,日較差小,光照弱,適合多汁牧草生長;
②工業發達,城市化水平高,非農人口比重大,乳畜產品消費市場廣闊;
③地形以平原丘陵為主,地形平坦,草場面積廣大;④交通運輸條件便利。
8、英國呈現“東耕西牧”的自然原因。
東部地處背風區,降水相對較少,光照豐富; 東部以平原為主,地形平坦,便于耕作。西部地處迎風坡,降水豐富,利于牧草生長; 西部以山地為主,不利耕作但可發展牧業。(4分)
9、西歐水運為什么發達?
①西歐地處平原,且為溫帶海洋氣候,河網密布,水量充沛,水流平穩,河流終年不凍,利于通航;②許多大河之間有運河相通,且河流直通海洋,便于江海連運;③西歐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港口終年不凍,海運發達;④西歐經濟發達,人口稠密,城市眾多,貨物運輸量大。
10、冰島冰川和火山大范圍并存的原因
冰島緯度高,中部地區海拔較高,氣溫低,常年被冰雪覆蓋;位于板塊的生長邊界,巖漿活動頻繁,火山眾多。
11、荷蘭人在500多年前就發明了木鞋并流行至今,長期以來荷蘭人喜歡木鞋反映了荷蘭什么樣的地理環境特征?(6分)
地勢低洼,排水不暢;溫帶海洋性氣候潮濕,土壤含水量高;是主要的旅游商品并出口創匯,反映旅游業發達;森林資源豐富(6分)
12、鹿特丹被稱為“歐洲的門戶”的原因
位于萊茵河河口和亞歐大陸橋的終點,河海、水陸聯運便利(既是河港又是海港);港闊水深,不淤不凍;地形平坦,有利于建港;歐洲經濟發達,腹地廣闊;以大城市鹿特丹市為依托。(任答3點得6分)
13、法國波爾多酒莊:分析種植在靠近河岸礫石層上葡萄質量高的原因。
(3)靠近河岸,土壤水分充足,利于葡萄生長;(2分)礫石石白天(受到太陽輻射)增溫快,夜間降溫也快,增大氣溫的日較差,利于葡萄的糖分積累;(2分)礫石利于保持土壤水分(利于地表水下滲,防止土壤水分蒸發);(2分) 礫石增強地面反射,使葡萄獲得更多的光照(或熱量)等。(2分)
14、魯爾區的興衰(必修內容)
a.區位優勢
①豐富的煤炭資源
②離鐵礦區近,靠近法國東北部洛林鐵礦區
③充沛的水源
④便捷的水陸交通:歐洲中部陸上交通的十字路口,河運方便并直通海洋
⑤廣闊的市場
⑥科技水平高
b.衰落原因
①生產結構單一:集中于煤炭、鋼鐵、電力、機械,煤炭、鋼鐵是基礎。
②煤炭能源地位下降:石油、天然氣的廣泛應用,使煤的比重減少、新技術煉鋼耗煤量降低。
③世界性鋼鐵過剩:產量增加,經濟危機及替代品廣泛使用,使用量減少。
④新技術革命的沖擊:傳統的生產和組織形式不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用地緊張、環境污染嚴重。
c.綜合整治
①調整產業結構,發展新興工業和第三產業,改造傳統工業,促進經濟結構多樣化。數量減少、規模擴大,新建遷移的以技術精良的中小企業為主。
②調整工業布局,保證各行業平衡發展:如鋼鐵工業日益集中到西部,有的把高爐建到荷蘭海邊。
③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網:有德國最稠密的鐵路和高速公路網,航運繁忙,運輸的一半是鐵礦石。
④消除污染、美化環境:控制污染排放,建立完善回收裝置和污染處理系統和植樹造林。
⑤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資源利用率
編輯推薦: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