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信息日報 2012-02-22 15:29:53
“我感覺現在的招生越來越像交易,孩子是商品,家長貨比三家,學校擺出誘人條件,吸引家長和學生。”他說,生源之爭的背后,其實是各校之間的利益之爭,借優質生源提高升學率,借升學率提高知名度,以知名度吸引擇校生,以擇校生獲取高收益,“利益鏈條”驅使各校在爭奪尖子生時頻頻使出怪招。
面對“無序”的競爭,重點中學的校長們卻非常委屈。一位重點中學的校領導告訴記者,校方明知道這種做法是不對的,但仍采取這種方式實屬“無奈”。有些學校常年采取這種手段,如果自己的學校不這樣操作,優秀生源很容易都被挖走。因此,競爭的秩序被迫進入惡性循環。
監管缺失以致屢禁不止
中招秩序為何受干擾?江西省政協常委許小歡認為,一是有些學校負責人和教師對義務教育法律法規的意識淡薄,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職責淡化,為保所謂“名校”效應所致;二是缺少常態化的長效監管機制,教育等部門對義務教育階段不得舉辦重點班、沖刺班、特色班等雖有明確規定,但在執行落實過程中,缺乏嚴厲查處的力度和有效管理的措施,使得屢禁不止;此外,少數家長和學生存在片面追求“名校”、“名師”、“好班”的情況,也助長了一些學校舉辦“重點班”、“沖刺班”等不良現象。
聲音
家長:“直升”或許是拔苗助長
家長趙先生表示,“直升”不僅導致教師打亂了正常的教學,也讓學生的學習和休息時間“亂了套”。初三學生的學業尚未結束,由于
可以確保“直升”,這些學生就可以不重視中考,并且提前學習高中課程,在某種程度上,可能會起到“拔苗助長”的負面效應。
中學校長:“生源大戰”難免但要規范
“‘生源大戰’其實是一種正常現象。”南昌市某中學校長說,沒有哪個學校不愛人才,但生源的爭奪應該遵循一定的規范,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意愿,不能給老師下達硬性指標,不能發動老師去做學生的工作,因為這樣做實際上損害了學生的利益。
省教育廳:違反招生規定承諾一律無效
“為留住本校學生,對學生和家長的誘導確屬違規。”省教育廳基教處一工作人員認為,想把學校辦好的愿望是好的,但競爭必須正當。辦學首要條件就是要依法守道,這種誘導學生和家長只報考本校的做法,在某種程度上是對孩子心靈和權利的一種傷害,違反了教育者應該遵守的職業道德。
該人士表示,省教育廳和南昌市教育局均曾下文規定:所有中學必須嚴格執行公辦高中招收擇校生的“三限”政策,將擇校人數、分數和擇校生收費標準在招生錄取前向社會公布,接受群眾監督;堅決制止采用不正當的手段搞生源競爭,凡不尊重考生意愿、違規向學生及家長作出任何承諾的學校,要嚴肅追究學校領導的責任。
同時,嚴禁人為限制填報志愿或許諾引誘填報志愿。必須尊重考生意愿,讓廣大考生行使好自己的權利,自主填報學校。不得采取誘導、威脅的方式強迫學生直升本校高中,不作違反中招政策的虛假承諾。凡向學生及其家長作出的違反招生規定的承諾一律無效。
建議均衡分布優質教育資源
記者了解到,每年中招工作開始之際,教育部門都會特別要求,不得干涉考生填報志愿,禁止向考生作出招生承諾,禁止學校自行進行考前測試。然而,禁令之下的 “生源大戰”似乎愈演愈烈。對此,許小歡建議,應完善中考中招制度及其規范體系。教育、招生等主管部門應認真組織、檢查、督促各地學校嚴格執行中考中招制度規定,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意愿,對學生自愿填報志愿的信息和學籍進行規范管理,并嚴格對統一考試、按成績按志愿錄取等各個環節把好關,堅決杜絕不經中考、不論成績錄取學生的亂象。同時,建立健全舉報投訴機制,對于舉報學校違規舉辦重點班、沖刺班等問題,一經查實,嚴厲查處學校負責人及當事人,并重獎舉報人。此外,還要進一步加大政策和資金扶持力度,努力擴大并均衡分布優質教育資源,從根本上治理學校亂辦班的現象。
【編輯推薦】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