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整理 作者:紫涵 2014-03-25 10:26:54
地 理:結合特點加強地圖知識
【大綱內容】
●命題依據:以《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為命題依據。
●試題類型及比例:選擇題約占40%;非選擇題約占60%。
●考試范圍:世界地理和中國地理部分約65%—70%;地球與地圖、鄉土地理部分約30%—35%。
●考試內容:
今年《大綱》對各部分知識點的考察更加詳細,總體上注重對地理能力,生活中地理以及人地協調發展理念的考查。例如,“地球與地圖”部分增加了“列舉電子地圖、遙感圖像等在生產、生活中應用的實例”的考查內容。“氣候”部分增加了“用實例說明人類活動對空氣質量的影響和氣候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的內容。另外,“中國地理”變化很大,增加“自然環境對我國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飾、飲食、民居等的影響以及地方文化特色對旅游業發展的影響”的內容。“認識區域”部分變化更大,新增內容有“能夠運用地圖簡要評價某區域的位置;能夠運用地圖與氣候統計圖表歸納某區域的氣候特征;能夠運用地圖和其他資料說出某區域的產業結構與產業布局特點,并歸納該區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點;能夠運用資料比較區域內的主要地理差異;舉例說明區域內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說出河流在區域發展中的作用。能夠舉例說出區際聯系對區域經濟發展的意義;運用有關資料,分析說明外向型經濟對區域發展的影響;能夠根據資料,分析某區域內存在的自然災害與環境問題;以某區域為例,說明我國西部開發的地理條件以及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
【大綱分析】
今年的《大綱》與去年相比較變化很大。除考試形式、答題時間及試卷結構沒有變化之外,命題依據、考試范圍、考試能力要求、考試內容等方面都有很大變化。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1.命題依據:今年以《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為命題依據。
2.考試范圍:去掉了地理時事部分。
3.考試能力要求:更加突出了新課程基本理念,增強了學生從資料中獲取信息,分析、判斷問題,解決問題,表述或表達想法的能力。并且注重對學生可持續發展,防范自然災害,保護環境與資源和遵守相關法律法規意識的考查。
【備考建議】
1.以教材為基礎,全面抓基礎。注重地理知識、現象與生活實際的聯系。
2.多做讀圖析圖題。增強地理思維能力,切實提高讀圖、識圖、析圖的能力。
3.密切關注生活中的地理。如空氣質量、自然災害、世界文化遺產、旅游業的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國際合作、可持續發展、環境保護、區域生態環境保護等。
4.選好難易適中,適合自己的習題。多做多練,提高解題水平。
5.制定切實可行的復習計劃。合理安排復習時間,全面系統地進行復習。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