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17-09-15 10:21:40
近年來,不少版本語文教材頻頻被挑刺,其中比較著名的就是《愛迪生救媽媽》可能是篇“假課文”。文章描述,愛迪生小時候,媽媽突患急性闌尾炎,醫生手術時光線太暗,而聰明的愛迪生用鏡子聚光解決難題,媽媽得救了。然而,這篇課文卻被歷史事實無情打臉,因為那個年代還沒有闌尾炎手術。此外,一些語文教材還不斷被吐槽存在違反科學常識的內容,容易誤導孩子。
由此可見,此前實行多年的“一綱多本”政策,雖然在教材的編寫和出版過程中引入了競爭機制,讓教材“鮮活”起來,但也隨之出現了諸如各教材版本的質量和數量不均衡、教材編寫和運用相脫節、教材評價體系不完善等問題。另外,當年實行“一綱多本”的一個重要理由是,我國幅員遼闊,經濟文化發展很不平衡,因此義務教育的教材內容應該因地制宜。但多年來的實踐,也讓社會對“硬幣”的另一面有所警惕。在基礎教育領域,各地長期使用內容參差不齊的教材,這勢必會加大各地文化發展的差異而不是縮小,而這種趨勢并不利于我國社會的長期持續健康發展。
此次教育部統一組織新編了中小學義務教育階段最為重要的三科教材,體現了國家對教材編寫的高度重視,體現了國家對弘揚社會主流價值的高度重視。新編教材對中小學生正確歷史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培養形成,將發揮出重要的關鍵作用。
青少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社會的價值取向,正確價值觀的培養要從娃娃抓起、從學校抓起,而科學、嚴謹的教材則正是潤物無聲的重要價值觀“源頭”。從這個角度看,將中小學教科書比喻為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并不為過,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樣,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錯了,剩余的扣子都會跟著錯下去。此次新編的中小學三科教材,著力于全面體現傳統美德、民族精神、文化傳承,這對扣好“第一粒扣子”,抓好中小學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編輯推薦:教育時評:中小學教育熱點事件全面解讀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