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整理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18-03-15 18:29:12
一、改革目標
堅持“育人為本、普職并重、公平公正、科學規范、因地制宜”的原則,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把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作為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完善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制度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逐步實行基于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結合綜合素質評價的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模式,構建規范有序、監督有力的管理機制,促進學校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升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維護教育公平。
二、重點任務
(一)完善初中學業水平考試
初中學業水平考試主要衡量學生達到國家規定學習要求的程度,考試成績是學生畢業和升學的基本依據。《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所設定的全部科目納入初中學業水平考試范圍,引導學生認真學習每門課程,防止群體性偏科和加重學生負擔,確保初中教育的基本質量。
1.考試科目。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歷史、道德與法治、體育與健康、生物、地理、信息技術、音樂、美術13科。
綜合實踐活動其他內容(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納入綜合素質評價內容。
2.成績呈現。采用分數、等級等形式呈現,克服分分計較。
分數呈現科目及分值:語文150分、數學150分、英語150分(含聽力30分,有條件的地區可開展口語測試)、物理90分、化學60分、歷史50分、道德與法治50分、體育與健康50分,共750分。
等級呈現科目及比例:物理、化學和生物3門科目實驗操作,生物、地理、信息技術、音樂、美術等,設A、B、C、D四個等級,并按參加考試人數劃分等級,原則上各等級人數所占比例依次為:A等級20%、B等級40%、C等級35%、D等級控制在5%左右。
3.考試命題。初中學業水平考試要兼顧畢業和升學考試的不同功能,依據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確定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內容,體現學科核心素養,增強考試內容與學生生活、社會實際的聯系,注重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在真實情境中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強考察對有關學科教學實驗操作的能力。命題要多用開放式、探究性內容考查學生的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減少單純記憶、機械訓練內容,杜絕偏題、怪題,提高命題質量。
4.考試形式。語文、數學、物理、化學、歷史、道德與法治學科實行筆試、閉卷方式,其中物理、化學合卷,歷史、道德與法治合卷;英語學科實行聽力與筆試、閉卷相結合的方式;體育與健康學科實行學校表現、必考與選考項目相結合,現場考試和過程性考查相結合方式。
物理、化學和生物3門科目實驗操作,生物、地理、信息技術、音樂、美術等科目的考試標準、方式由各市(州)自行確定,且生物、地理合卷。
5.考試安排。初中學業水平考試一般安排在學年末舉行,在初中相關科目教學計劃完成后,按照“學完即考”的原則,及時安排學生參加學業水平考試,避免在畢業時集中安排。
八年級下學期考試科目為:生物、地理。
九年級下學期考試科目為: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歷史、道德與法治。
體育與健康考試原則上安排在九年級下學期4月底前進行。
其他科目在課程結束時進行。
6.考試組織。各市(州)教育局要根據素質教育以及防止偏科和加重學生負擔的要求,統一組織和實施考試。貴安新區、仁懷市、威寧縣原則上自行命題并組織考試,也可以委托有關市(州)教育局代為命題和閱卷。
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具體實施辦法由各市(州)按照省統一要求制定。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