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整理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18-11-05 14:13:16
5、初中學業水平考試開考哪些科目?
答:將國家《課程方案》規定的全部科目包括語文、數學、外語、道德與法治、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信息技術、體育與健康、藝術(音樂、美術)共12門課程全部列入考試科目,目的是引導學生認真學習國家規定的每門課程,避免發生嚴重偏科,克服一些科目“不考不教、不考不學”的傾向,引導學生打好共同基礎,全面發展,確保初中教育的基本質量,同時也為高中階段學校和高?茖W選拔人才創造條件。
6、這次改革如何處理好“全科開考”和不增加學生負擔的關系?
答:為防止不適當的增加學生課業負擔,這次改革對學業水平考試進行了綜合設計,希望通過考試科目和內容的調整、考試難度的控制及考試組織方式的改變,引導學校課程安排與教學實施的相應改革,從源頭上減輕學生的備考任務,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和壓力。一是在考試內容上,初中學業水平考試要兼顧畢業考試和招生考試的不同功能,根據國家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緊密聯系社會實際與學生生活經驗,突出學科核心素養,增強考試內容的基礎性、綜合性和探究性,在全面考核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基礎上,加強對學生獨立思考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考查,減少單純記憶、機械訓練內容,杜絕偏題、怪題。二是改革考試方法。以筆試為主,探索面試、口試、實踐考察、實驗操作和技能測試等多種方式。三是在成績呈現方式上,采取等級呈現,共分A、B、C、D、E五個等級,A、B、C、D為合格,E為不合格。按參加考試人數劃分等級,原則上各等級人數所占比例依次為:A等級20%,B等級40%,C等級30%,D、E等級共10%,適度減輕學生考試壓力,避免學生分分計較、過度競爭。四是在錄取計分科目的構成和數量上,采取“4+6”招生錄取計分模式。“4”為語文、數學、外語、體育;“6”為道德與法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在考試方式上,“6”學科可以采取各科分卷或相近科合卷的方式。這種方式可以防止群體性偏科和加重學生負擔。五是規定所有計分科目總分原則上不得超過800分,對分值的大致規定,從一定程度上限制試卷試題容量和卷長,有利于為學生減負。六是在考試時間安排上,采取“學完即考”方式,避免在畢業時集中安排考試,分散學生備考的壓力。
7、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如何安排?學生如何報考?
答:初中學業水平考試一般安排在學年末舉行,在初中相關科目教學計劃完成后,按照“學完即考”的原則,及時安排學生參加學業水平考試,避免在畢業時集中安排。原則上,生物、地理、信息技術的考試安排在八年級下學期結束時進行;語文、數學、外語、道德與法治、歷史、物理、化學學科的考試在九年級下學期結束時約在6月中旬進行;體育與健康、藝術考試安排在九年級下學期5月底前進行。初中學校要根據課程教學要求,統籌均衡安排每學年的授課科目,合理指導學生選擇參加考試科目及數量。
8、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方式是什么,由哪些部門組織實施?
答:根據學科特點,分類采取不同的考試方式。
語文、數學、外語、歷史、地理、道德與法治六個科目實行紙筆考試,其中外語可加試聽力、口試測試;物理、化學、生物三個科目實行紙筆考試和實驗操作技能考試,每個科目兩項考試成績可合并計算作為學科總成績,實驗操作技能考試標準和辦法由各州(市)教育行政部門制定;體育與健康課程根據《省教育廳關于進一步做好全省初中學生畢業升學體育考試的通知》(甘教體〔2015〕1號)的要求實施測試;藝術課程根據《中小學生藝術素質測評辦法》,由省教育廳另行制定測試辦法;信息技術實行無紙化上機操作考試,考試內容由各市(州)根據《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教基〔2000〕35號)自行確定;綜合實踐活動、地方課程與學校課程由各市(州)根據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采取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考查,作為綜合素質評價內容的一部分。就考試的實施部門來說,所有科目的學業水平考試均由各市(州)統一組織實施,統一組織命題。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