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 作者:中考網 2019-05-08 16:08:44
三(2016·廣州中考)閱讀下面文章,完成后面的題目。
互聯網安全嗎?
如今,人們越來越深地把自己的生活構建在互聯網上,我們已離不開網絡,但是互聯網安全嗎?假如世界上所有的互聯網都癱瘓了,會發生什么情況?早期的互聯網使用者丹尼·希里斯曾憂心忡忡地呼吁人們充分考慮互聯網崩潰的可能性和后果,“互聯網變化之快讓人難以想象,只消一小時,一切都可能變得完全不同”。贊成希里斯意見的人大都對互聯網的脆弱性感到焦慮。
互聯網遠比我們想象的更“健壯”
其實想把整個互聯網弄癱瘓并沒那么簡單,互聯網的“結實”程度遠比我們想象的要高,這和它本身的結構有關。互聯網并不存在一個“總開關”。它的核心設施分布在全球各個國家的重要節點。這些節點包括解析域名的根域名服務器,連接各大洲的海底電纜,還有儲存、管理和分發海量信息的超級數據中心,日常的網絡服務大部分都是通過這些重要節點來運行的。重要節點之間也不是由一臺計算機來指揮運行的。比方說,全球共有13組504臺根域
名服務器,遍布世界各國。這些服務器又互相支持,并行運轉,即使其中一臺損壞,互聯網也能在其他服務器的支持下繼續運轉下去。最典型的例子是2002年10月發生的一場黑客攻
擊,當時癱瘓了13組根域名服務器中的9組,但互聯網并未因此徹底癱瘓。在攻擊結束之后,網絡迅速恢復了正常。事件結束之后,全球各地的根域名服務器迅速加強了免疫措施。和十多年前相比,今天的互聯網對黑客來說更難攻破。
這種通過重要節點運轉的網絡被稱作“無尺度網絡”,它的結構其實和人類大腦或人際關系的結構非常相似。美國印第安納州圣母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在“無尺度網絡”中,除非將重要節點全部刪除,否則即便大量地刪除節點,網絡的性能也不會受到影響。
用物理方法能徹底摧毀互聯網嗎
還真有可能。攻擊計劃的第一步是切斷互聯網通訊的基礎海底電纜。這些電纜承擔了95%以上的網絡傳輸,沒有它們,各大洲會變成信息孤島,不過,想要阻斷全球信息傳輸,你必須把目前正在使用的285條電纜都斬斷才行。
下一步,摧毀根域名服務器,如果你能跨越重重安保措施,將這些服務器摧毀的話,就等于給了互聯網“致命一擊”。最后,你要做的是攻擊全球數據中心,首選的打擊對象是那些具有一定規模的超級數據中心,它們出故障會導致所屬區域大片網絡癱瘓。
如果你完成了以上步驟,你已經讓全球99%的互聯網癱瘓了。不過,鑒于互聯網的超強修復能力,上述步驟最好同步完成,也就是說,不消耗規模驚人的人力物力來發動一場全球規模的“戰爭”,是不可能完成這個計劃的。如果爆發了這樣規模的全球戰爭,可能在互聯網被徹底摧毀之前,人類文明就已經崩潰了。在這種情況下,互聯網消失后會怎樣顯然已經不是人們最擔心的問題了。
(選自《百科知識》2015.2,有刪改)
鏈接一:
我們有各種各樣應對互聯網癱瘓的備用方案,一種可行的方案是改變信息傳遞結構,網狀網絡就是這樣一種新技術,在這種網絡中,每個設備都能利用藍牙、電信通道等連接鄰近的節點,在沒有互聯網的情況下組成獨立的局域網,也可通過其中一個節點與互聯網相通,哪怕真的斷網,也不必恐慌。因為人類社會本身,就已經是個足以媲美互聯網的超級網絡。我們通過互聯網能夠做的事,借助人際網絡照樣能夠完成,只不過速度和效率要差得多了。
(摘自網絡,有刪改)
鏈接二:
互聯網上的內容會一直存在嗎?互聯網現有的機制,就是用新信息沖刷舊信息,將“新”的價值放大,“老”的價值弱化。互聯網還沒有建立“保存有價值的歷史資料”的系統,美國的學者悲觀地認為,互聯網上的“歷史資料”會隨著網站的關閉和內容的刪除而消失,它們稱之為“21世紀的數字黑洞”。很多現在看來平常但卻具有歷史價值的片段,將會隨著互聯網的變遷而消失得無影無蹤。為此,英國數個圖書館聯手開展一項歷史資料保存計劃,將互聯網上的內容保存下來。雜志、圖書、文學、新聞、評論、學術論文等內容,都會被收集存底,以便供歷史研究使用。
(摘自網絡,有刪改)
鏈接三:
“綿羊墻”是西方各種黑客大會或安全大會上經常出現的趣味活動。在體驗區中,組織者設置了專門的釣魚WIFI,你的手機如果接入此WIFI,就會被人通過釣魚頁面盜取姓名、手機號碼等信息,這些信息會展示在“綿羊墻”上。此舉旨在警示手機用戶,不要隨意登錄陌生的WIFI,一旦登錄,就可能被輕易盜取資料。因此,除了不斷更新技術手段外,提高個人網絡安全意識,至關重要。
(摘自網絡,有刪改)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