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本國內情況 1921年華盛頓會議后,日本開始大規模裁軍。1921年日本的軍費為七億三千萬日元,1930年則裁減到五億日元以下,裁減額達40%?墒谴笠幠2密妳s引起了軍人們的強烈不滿。自從明治維新以來,日本一直
2019-06-18
九一八事變的簡介 今天是一個重要的日子,距離1931年9月18日, 九一八 事變爆發已有86年了。九一八是國恥日,是是日本帝國主義長期以來推行對華侵略擴張政策的必然的結果。那一年起開始了對東北人民長達14年之久的
2019-06-18
1、夏天真熱呀!透藍的天空,掛著火球般的太陽,云彩好像被太陽燒化了,也消失得無影無蹤。樹也被太陽曬得垂下了頭,鳥兒們無力地飛著。小狗耷拉著腦袋,伸長舌頭喘個不停。大地被烤得發燙,人在地上走都覺得燙腳。
2019-06-18
初夏的早晨,東涌村籠罩著薄的微霧。太陽沒有出來,珠江河上吹來的暖風,帶著潮濕的涼意。木棉花開過了,桃花開過了,雪豆花和各種色澤的菜花,都開過了,東涌村外的平坦的田疇,青青欲滴的軟柔柔的稻苗,蒼蒼翠翠
2019-06-18
1、 咔嚓 電閃著一道道白光,像揮舞著一把把利劍;雷發出隆隆的響聲,好想在空中擊鼓。緊接著,黃豆大的雨點紛紛落下來了。 嘀噠,嘀噠 響聲越來越大, 嘩啦啦 ,瓢潑大雨來了,那雨猛烈極了,霎時間,空中仿佛神魔
2019-06-18
1、天越來越亮了,太陽也升了起來,不久,霧散了,那裸露的巖石、建筑物,都被朝霞染成紅色,又漸漸變成了古銅色,與綠樹相互映襯,顯得分外壯觀。靜靜的城里現在活躍起來了,傳出了汽車的喇叭聲,人們的叫賣聲,自
2019-06-18
《中秋》 (唐)李樸 皓魄當空寶鏡升,云間仙籟寂無聲; 平分秋色一輪滿,長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從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靈槎擬約同攜手,更待銀河徹底清。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劉禹錫 天將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2019-06-18
國慶 一詞,本指國家喜慶之事,最早見于西晉。西晉的文學家陸機在《五等諸侯論》一文中就曾有 國慶獨饗其利,主憂莫與其害 的記載。我國封建時代,國家喜慶的大事,莫大過于帝王的登基、誕辰(清朝稱皇帝的生日為萬
2019-06-18
秋分曾是傳統的 祭月節 。如古有 春祭日,秋祭月 之說。現在的中秋節則是由傳統的 祭月節 而來。據考證,最初 祭月節 是定在 秋分 這一天,不過由于這一天在農歷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圓月。而祭月無月
2019-06-18
《登高》 唐 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望洞庭》 唐 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2019-06-18
有關冷暖的氣象諺語有: 早上涼,中午熱,要下雨,得半月。(豫) 早晚冷,中午熱,要下雨還得半個月。(粵) 早晨冷,午后熱,要想下雨等半月。(魯) 早晨冷,晌午熱,落雨也得半個月。(甘) 以晴、雨為依據,預測后期的
2019-06-18
每年的9月23日前后,太陽到達黃經180度時,進入 秋分 節氣。 秋分 與 春分 一樣,都是古人最早確立的節氣。按《春秋繁露 陰陽出入上下篇》云: 秋分者,陰陽相伴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秋分 的意思有二: 一是按我
2019-06-18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秋天,云淡風輕,層林盡染,萬物逐漸凋零,大雁啟程南歸,總是會激起我們心中的感慨之情。古人常常以詩抒情,或者表達人生哲理。今天,99作文網朽總結了幾首關于寒露節氣的詩詞
2019-06-18
每年的10月8日前后(10月8日~9日),太陽移至黃經195度時為二十四節氣的寒露。那么你知道寒露節氣由來嗎?寒露節氣是怎么來的?我們一起來看看。 寒露節氣由來: 寒露 的意思,是此時期的氣溫比 白露 時更低,地面的露
2019-06-18
據說,中秋吃月餅最早可以上溯到周代,源自我們民族祭月拜月的一種儀式,可以說是自然拜物教的一種表現。嫦娥奔月,吳剛折桂,玉兔搗藥,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多么美好的詩句,已經成為我們民族古老
2019-06-18
農歷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之中秋節。我國古歷法把處在秋季中間的八月,稱謂 仲秋 ,所以中秋節又叫 仲秋節 。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
2019-06-18
中國地緣廣大,人口眾多,風俗各異,中秋節的過法也是多種多樣,并帶有濃厚的地方特色。 在福建浦城,女子過中秋要穿行南浦橋,以求長壽。在建寧,中秋夜以掛燈為向月宮求子的吉兆。上杭縣人過中秋,兒女多在拜月時
2019-06-18
中秋佳節,人們最主要的活動是賞月和吃月餅了。 賞月 在中秋節,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禮記》中就記載有 秋暮夕月 ,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
2019-06-18
傲然挺立 【解釋】傲然:堅強不屈的樣子。挺立:像山峰一樣高高地聳立。形容堅強而不可動遙 【出處】茅盾《白楊禮贊》: 難道你竟一點也不聯想到,在敵后的廣大土地上,到處有堅強不屈,就象這白楊樹一樣傲然挺立的
2019-06-18
10月23日,太陽到達黃經210度時為二十四節氣中的霜降!对铝钇呤蚣狻逢P于霜降說: 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 。此時,中國黃河流域已出現白霜,千里沃野上,一片銀色冰晶熠熠閃光,樹葉枯黃,片片凋落。
2019-06-18
臺南霜降吃白柚 霜降時臺灣南部的二期水稻已經成熟準備收割,也是臺南麻豆鎮白柚的收獲期,白柚具有降低血壓和退熱的療效。南部的高雄和屏東東港有硼串和目賊等魚類,北部的淡水出?谟旋埼r。另外十月二十五日是臺
2019-06-18
閩南臺灣的民間在霜降的這一天,要進食補品,也就是我們北方常說的 貼秋膘 。在閩南有一句諺語,叫做 一年補通通,不如補霜降 。從這句句小小的諺語就充分的表達出閩臺民間對霜降這一節氣的重視。 因此,每到霜降時
2019-06-18
山東農諺:處暑高粱,白露谷,霜降到了拔蘿卜。秋后蘿卜賽人參。蘿卜是種家常菜,也被認為是秋冬的看家菜之一。生吃,涼拌著吃,做成熱菜、湯飲、粥品、主食,甚至還能做成藥膳。白蘿卜皮白而不透者肉味偏辣,只能
2019-06-18
大陸不少地方都有霜降吃牛肉的習俗。例如廣西玉林,這里的居民習慣在霜降這天,早餐吃牛河炒粉,午餐或晚餐吃牛肉炒蘿卜,或是牛腩煲之類的來補充能量,祈求在冬天里身體暖和強劍除牛肉外,羊肉與兔肉也與霜降相宜
2019-06-18
在我國的一些地方,霜降時節要吃紅柿子,在當地人看來,這樣不但可以御寒保暖,同時還能補筋骨,是非常不錯的霜降食品。泉州老人對于霜降吃柿子的說法是:霜降吃丁柿,不會流鼻涕。有些地方對于這個習俗的解釋是:
2019-06-18
由于文化不同在霜降的習俗方面的習慣也不相同,在我國閩南內不同地區霜降的習俗方面都有所差異。 霜降 天氣漸冷,開始有霜。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歷的10月23日或24日。這時中國黃河流域一帶出現初霜﹐大部分地區多忙
2019-06-18
重陽節的起源 九九重陽,早在春秋戰國時的《楚詞》中已提到了。屈原的《遠游》里寫道: 集重陽入帝宮兮,造旬始而觀清都 。這里的 重陽 是指天,還不是指節日。三國時魏文帝曹丕《九日與鐘繇書》中,則已明確寫出重
2019-06-18
重陽節的來歷 農歷九月九日,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重陽節,又稱 老人節 。因為《易經》中把 六 定為陰數,把 九 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并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
2019-06-18
每年的10月23日是我國傳統節氣 霜降 ,霜降節氣含有天氣漸冷、初霜出現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個節氣,也意味著冬天的開始,霜降時節,養生保健尤為重要,民間有諺語 一年補透透,不如補霜降 ,足見這個節氣對我們
2019-06-18
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 重九 。漢中葉以后的儒家陰陽觀,有六陰九陽。九是陽數,固重九亦叫 重陽 。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 登高節 。還有重九節、茱萸、菊花節等說法。由于九月初
2019-06-18
除了以上較為普遍的習俗外,各地還有些獨特的過節形式。 重陽節在陜北正式收割的季節,有首歌唱道: 九月里九重陽,收呀么收秋忙。谷子呀,糜子呀,上呀么上了場 。陜北過重陽在晚上,白天是一整天的收割、打常晚上
2019-06-18
1、樂觀便是那直上彼蒼的一行白鷺,樂觀便是那沉舟側畔的萬點白帆,樂觀便是那鸚鵡洲頭隨風拂動的萋萋芳草,樂觀便是化作春泥更護花的點點落紅。 2、命運是項羽末途自刎烏江時的那一聲仰天長嘯,命運是屈原留在汨羅
2019-06-18
《人生若只如初見》這本書講述了古典詩詞背后的唯美、動人的歷史浪漫,作者以自己的見解向我們描繪出一段段經典的愛情故事。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這里有的是癡情之
2019-06-18
人生得意,可歌可賀;人生失意,亦需善待。人生難免不如意,要每個人的一生中,隨時都會碰上湍流和險境,如果低下頭來,看到的只是險惡與絕望,在眩暈之中失去了生命的斗志。就使自己墜入地獄里。而如果我們若能抬頭
2019-06-18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在成長的道路上最能讓人獲得進步的,相信就是競爭了。 在我還是個小學生的時候,在北京動物園里看到了至今難忘的一幕。動物園里有一個虎場,里面有七八只老虎。我們過去時,恰巧趕上給老虎喂
2019-06-18
1、蔚藍的星球,不息旋轉,壯闊的大海,白浪滔天;涓涓的小河,流過田野、鄉村和城鎮。這些都是生命活力的表現。 青春的風鈴,吹開了心扉,青春的彩笛,吹動了夢想,青春的音符帶動我奔向希望。青春,這個美好的季節
2019-06-18
京ICP備09042963號-13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7853號
中考網版權所有Copyright©2005-2019 m.sehure-sokuh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